春残何事苦思乡(1 / 1)

落叶归根,是古代人的情结。年少时,人们向往走出去,走得越远越好。外面,有一片繁华世界,吸引着年轻才子。年老时,人们带着一身疲惫,见识了外面的风风雨雨,便深知回家的可贵。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考场,不是归家不好,也不是赶考场不好,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才不枉来人间走一遭。

李清照年少时,自是梦想去汴京,见识京城的繁华。她漂泊半生,见过太多风风雨雨,便越发懂得家乡的好。晚年的她,一直思念家乡,渴望回到故里,落叶归根。

文物被盗后,李清照气病了。她如何能不伤心,怕是人都绝望了。弟弟李迒得知,心急如焚。只可惜,那时他忙于公务,不能照顾李清照。第二年春天,宋高宗刚到达临安不久,李迒便安排李清照也来到了临安。经过两年的漂泊和逃亡,她来到临安,算是有了稳定的住所。

她的居所,临近池塘,芳草萋萋,绿荫满院。虽然已是晚春,可她经历了大病,又人到中年,身体大不如前,只觉阵阵寒气吹进窗纱。她听到门锁响了,以为有客人拜访。可就算有客人来,置办酒宴茶水,也没了当年的热闹气氛。煮酒分茶,对酒唱吟,怕是应付客人的笑里,也尽是无奈吧。胡乱思索时,嘴边竟吟出诗作《春残》来: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此时,她还思念着家乡,怀念那里的人和事,不知他们今日性命是否无忧,又变换了怎样的容颜。她年纪大了,身体虚弱,梳妆吃力,无端恨起那长发来。她也思念赵明诚。梁上双燕,成双成对,日日相伴,终日软语呢喃。她呢?她连那梁上的燕子都不如,真是无限凄凉。

“蔷薇风细一帘香”,语出唐高骈《山亭夏日》一诗:“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暮春里,吹来一阵和煦春风,透过绣帘,院子里蔷薇的花香吹进了屋子,真是清香宜人。可此情此景,再无知心人,若是赵明诚还在,夫妻二人赌书泼茶,该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李清照思乡的心思越来越重,也越发思念赵明诚。她的身体刚好转一些,没多久又病重了。绍兴二年(1132)初夏,她再次病倒。她心神不宁,有时高烧不退,睡着后也梦呓般叫着“德夫!德夫!”。还有时,李迒见她闭着眼睛,眼泪从眼角流出来。李清照三天水米未进,病得这般严重,李迒料想救不活了,便急忙命人准备后事。

自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在这世上的亲人只有弟弟李迒了,他将棺材准备好,甚至准备了封棺所用的铁钉和石灰。就在一切准备好以后,有一位媒人登门拜访,声称受张汝舟所托,代呈一纸“官文书”。

李清照将死之人,竟然有人迎娶,对于李迒来说,真是喜事一桩。他听说过张汝舟,不禁脱口而出:“如雷贯耳,如雷贯耳!”李迒拿着文书来到李清照病床前,想问她是否同意。他轻声呼唤,李清照有了反应,双眸微张,却牛蚁不分。李迒无奈,再细看求婚书,觉得写得无比真诚,甚是感动。在李清照深度昏迷、人事不知的情况下,他替李清照做了决定,允许张汝舟迎娶他的姐姐李清照。

李迒接见了客人张汝舟,与他一同商议婚事,张汝舟对李迒甜言蜜语,百般奉承。来到李清照病榻前,张汝舟更是无尽关怀,无微不至。李迒见他也是“有心人”,便更加认为这位“姐夫”是最佳人选。李清照偶尔清醒,向李迒询问张汝舟何许人也,李迒向李清照介绍说,他在太学时,便已听闻张汝舟大名。他身为言官,直言不讳,为改良吏治做了不少功德。他的言论曾为道君皇帝所采用,一时在汴京传为美谈。

建炎三年底,张汝舟做了明州知府,宋高宗驾临时,他接待简省,也保住了皇帝的面子。他与台州的不吝扰民、丰盛接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迒讲张汝舟的事迹,越讲越多,越说便越发觉得他是可靠之人。

为了劝服李清照,李迒甚至拿张汝舟与赵明诚做对比,他的官阶、年纪均与赵明诚相仿,并不是配不上她。李清照有些迷糊,还未理清头绪,便再次昏迷了过去。张迒见她病得太重,更是希望她能尽快出嫁。

人在生病时,是心灵最为脆弱的时刻。如果李清照没生病头脑清醒,怕是也熬不住这孤独了。她不是想放下赵明诚,只想后半生能有个互相照顾的人。她无子嗣,无家财,只是一个身心俱疲、两鬓苍苍的中年妇人。她真能孤独无依,默默离去吗?当下,她有弟弟照顾。往后呢?

经历了战乱,见过太多生离死别,她再不能相信,有谁能送她最后一程。是的,如果弟弟李迒都未必能做到,这位叫张汝舟的男人,又凭什么能做到呢?可是,她累了,寂寞了太久,想找一位与她一起吟酒喝茶,赏蔷薇花的人。

人至晚年,有个能说说话的人,都是好的。

李清照心地善良,心思单纯,已上过一次当。如今,她的弟弟也因善良,将她推向深渊而不知,等他们反应过来,一切后悔晚矣。

李迒自小养尊处优,虽曾与母亲跟随被贬谪的父亲回过章丘,但因他出身官宦之家,对世道人心所知甚少。他入读太学,后又跟随皇帝做单纯的编辑诏书工作,几乎少与人接触。他年近不惑,在世道人心上还未吃过亏。所以,他听说“张汝舟”大名,脑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的廉洁威风,举止才学与赵明诚理应不相上下。听到张汝舟的一番甜言蜜语,李迒更是没了主见,一味只道张汝舟好,好,好!

仔细想来,李清照病入膏肓,张汝舟与她和李迒并无交情,如果没有利益**,怎能在此时决定娶李清照?善良,不等于不懂自保,更不等于不懂分辨好人坏人。无论怎样,李迒将李清照送入虎穴,等他们清醒过来,后悔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