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汴京岁月(1 / 1)

经历了灾难,才知平安顺遂是多么重要。可是,有些人并不知足,总是期望再创辉煌。在一次次起落中,他们最终失了自己,失了性命,落得一败涂地,再不能崛起。人至黄昏,回首年少过往,恰似如梦一般,好像真实发生过,一切却又不复存在。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都淡了,都变了,过往情义,还在吗?似在,也似不在。

赵挺之出入宰相,与蔡京力荐有关。曾经一度,蔡、赵二人,是宋徽宗的左右手。只是,蔡京奸佞之举渐渐凸显,赵挺之不肯助纣为虐,屡次向宋徽宗陈述蔡京恶事,使蔡京遭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奸佞之人,又岂会服输,赵挺之的小胜换来的是他的大败。宋代大儒朱熹说,赵挺之等人,与蔡京和章惇不同,他不肆行苛捐横政,也不结怨于百姓,更不结怨于士大夫,外不失信于夷狄。朱熹说赵挺之,谓其“质厚清越有过人者”。

赵挺之生不逢时,遭奸人所害,终究令人惋惜。更令人惋惜的是,他的三个儿子品格高尚,才华横溢,因父亲被蔡京所害,被剥夺了封荫之官。

短短五年,李清照和赵明诚经历了人生数次起落,李清照早已习以为常,赵明诚却难以接受现实的打击。父亲去世,官场失意,他满腔抱负又该如何实现?曾经李清照因党争之祸,惹得自己处境尴尬,不得不回到故里,那时,赵明诚虽有安慰,却也与她渐行渐远。如今,赵明诚人生失意,李清照却时时关怀安慰,对他呵护备至。她不能忘记曾经那个令她倚门回首嗅青梅的少年,就算他今日变了模样,换了心肠,她依旧愿意等他回心转意。寂静清冷的时刻,窗外的红梅慰藉着她,闲来无事打发寂寥,于是,她落笔成词,写下了《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阁楼里,似乎春天到了,冬日里不开的窗子锁住了窗外的阳光,走在画廊中,真是深幽寂静。篆香燃尽,日影移至帘箔上,原来黄昏了。昔日,亲手种下的江梅渐渐长好,何必非得临水登楼赏玩风月呢?

赵明诚总是忙碌,再不肯与她聊天了,在这样寂寥的时刻,只有她独自对着梅花。这心情好似当年何逊在扬州对着花,写下《咏早梅》中的诗句,被废居长门宫的陈皇后和被司马相遗弃的卓文君的心情是一样的。

梅花娇艳,不畏风寒,但到底是娇弱的花,依旧难以经受寒风冷雨的摧残。不知是谁,吹起了笛子,吹动了那浓浓的愁绪。不要抱怨它香消色褪,落花似雪,要知道,这样的景象和情韵是长留不散的。这正如一对经历风雨摧残的夫妻,尽管家世衰败,随风零落,那旧情仍是长留不散。这情难以言说,就像良宵淡月时,月光投下梅枝横斜的影姿一样,俊俏风流,神采奕奕。

赵明诚仕途一片光明时,她与失宠的陈阿娇和被弃的卓文君一样可怜可悲。她体验过这滋味,又怎肯使赵明诚体验一把备受冷落、孤独寂寞的味道。他们这一路饱受沧桑,尝尽世间冷暖,眼看他家族落魄,但她不忘旧情,愿陪他一起携手度过。

人们常说“夫妻好比林中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生活中不是也有“患难见真情”吗?京城是再也待不下去了,他们夫妻二人,不得不“屏居乡里”,隐居到青州。

终于,李清照再次过上了理想的归隐田园的生活。对于别人来说,退却繁华太过清苦,可她始终认为,莳花种豆,有诗有酒,才别有一番闲情逸致。他不再忙碌仕途,他终于只属于她一个人。

大观元年秋,赵明诚告别京城的兄长家人,和李清照回归故里。他们此去并不寂寞,带走了这些年来收藏的文物字画,只要有了它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至于让他们今后的生活太过苍白。

李清照喜欢青州,更喜欢这里的生活。赵挺之在与蔡京的政治斗争中,早知大势已去,为他的子孙备下后路,其青州私邸已差人打扫多年。所以,赵明诚和李清照回到故里,极为称心如意,她还把书房命名为“归来堂”。这个书房是赵明诚和李清照的书房,只为他们二人所用,是夫妻二人的小世界。

大约两三年前,李清照听说晁补之被罢官回乡后,自号“归来子”,随后她又读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受两者双重启发,才有了“归来堂”。书房命名后,李清照又从“审容膝之易安”一句中,取“易安”二字,起了自己的号,意谓身居简陋之处,心易安适。所以,自那时起,她便自号易安居士。

青州,一待就是十年。十年,给了她岁月静好,给了她烟火岁月,给了她一段执手相看的惬意人生。多少年过去了,李清照从未变过,只愿做个不慕名利的淡泊雅士。赌书泼茶,倚楼听雨,细数流年,清简度日。

既已离开,她或许从未想过回去。可是,赵明诚想过。后来,他重返仕途,继续斗争在政治舞台上,也注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与她再次渐行渐远,她依旧不忘旧情人。她是爱他的,可他对她的爱,胜得过富贵名利吗?

或许,这便是男子,有着女子终生不会懂的东西。家国天下、黎民百姓、为国倾力,才是男子的全部世界,儿女情长,不过是生命里的一部分。对于女子,男人是一切,情大过天,彼此相伴才叫生活。

她能成全他的大情怀,他却辜负了她的小心思。情深之人,必被情所伤,那点点情,滴滴愁,日后都记录在她的词作里。那年,他看得到她的“人比黄花瘦”,以后,他还能看到她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