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年华谁与度?每个少女,都有过这样的心事。是他,还是他?思虑越久,心思越乱。曾经的李清照,遇到赵明诚后才思考这个问题,她不是想与谁度,而是在想能否与他度。她就是这样幸运,嫁得如意郎君,过着琴瑟和鸣的幸福生活。
李清照的诗作,多悲叹伤感,她本人却从不矫情,喜欢过有滋有味的生活,哪怕日子穷苦一点,也要从事品味高雅的业余爱好。她与他最重要的感情纽带,便是文学创作、金石碑刻、鉴赏品味文物字画等,如果少了这些,她便不再是她,他也不再是他。
世人总有这样的观念,步入家庭后,便要过起柴米油盐的烟火生活,如果婚后还想诗词歌赋、吟诗抚琴,便会背负上不会过日子的恶名。她是李清照,凡尘烟火的生活她要过,诗词歌赋的生活亦要过。只是,居家过日子,宦官之家的大小姐也犯了愁。
婚前,李清照吟诗填词,读书赏画,多依附于父亲,李格非收集了哪些书画古董,李清照便欣赏哪些作品。生活上,她有继母和丫鬟照顾,几乎不用费心。也因此,李清照算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不知柴米油盐贵。婚后,她的夫君赵明诚喜欢金石碑刻和古董字画,他们想要收集回家,便要花大笔银子才能应付。赵明诚在太学几乎没有收入,从太学出来后出任官职,也不过七八品的小官,收入更是有限。他们手头无积蓄,几乎无法满足收集爱好,若是寻常女子,定是先持家填肚子,过好一衣一食。她是李清照,她不要那一衣一食,她要金石碑刻,她要古董字画。她在《金石录·后序》中记寻了收集金石时的素贫生活: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赵明诚作太学生,赵、李两家又家境贫寒,他每月初一、十五回家后,他们一同典当衣物,换来五六百钱,直奔相国寺,只为购买金石碑刻、书籍字画。清贫素俭,箪食瓢饮,也不改其乐。回家后,夫妻二人反复展玩、欣赏,自谓葛天氏之民。
葛天氏是传说中上古部落的酋长,在那个部落里生活的居民纯真朴实,悠闲自在。他们夫妻虽清寒淡泊,却生活得高雅脱俗,又有共享精神生活的人,真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碑不能食,画不能吃,书不能蔽体,在别人眼中,饱食暖衣为基本需求,可在李清照看来,她必须有富足的精神生活,那是生命,是最珍贵的食粮。自古“书生”二字,前面定要加上“穷酸”两个字。不是书生天生穷酸,而是他们的追求决定了要过穷酸的生活。他们可以吃粗食,穿粗衣,却必须活得有气节、风骨,满足于精神。在别人看来,实为可笑。吃都吃不饱,又哪有精神世界?可是话又说回来,没有精神世界,吃得饱、穿得暖,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当然,也有人说,吃饱穿暖后,再去追求精神世界也未尝不可,那才是人生双赢。只是,人生没有如果,也没有以后,只有每一个当下。多少人,输就输在了“等以后”,“以后”没有来,“现在”也没了。
婚前,赵明诚知晓李清照喜欢诗书,却也担心过她不喜欢金石碑刻。事实上,她是喜欢的,她饱读诗书,又能文能字,自然对碑刻有兴趣。其后,她和赵明诚一样,热爱金石事业,他不在的日子里,她一人整理着赵明诚收集和研究的文物。
锦瑟年华谁与度?两个人,与他度;一个人,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茶,以及金石事业。她不寂寞了,也少了些许思念,弹几首曲,填几阕词,整理碑文,够打发寂寞了。不,她不再寂寞,而是过得充实满足。
风花雪月,终究敌得过柴米油盐。一个人之所以能被岁月磨平,不过是风花雪月于他而言不重要了。所以,人生得一知己,实在不易,遇到了就该彼此珍惜,相伴终生。后来,李清照改嫁又离婚,也是因为那个人不是对的人,她宁可孤独终老,也不要将就凑合。无人与度,就自己度。
有些“贫穷”,是自己选择的。李清照嫁入赵家,并非天生贫穷,后来,赵明诚有了收入,他们的生活也没有得到改善,依旧把钱财用于购置碑文石刻。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
(明诚)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寄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
新婚不久,经济不够独立,便典当衣物购置心爱之物。后来,赵明诚有了收入,他们的志向变了,改为“尽天下古文寄字之志”。他们要收集更好的、更古的、更奇特的。若是碰到好物件,金钱不够,宁愿立即脱衣交易,穷尽一切可能。
人生在世,有人求饱食暖衣,有人求功名利禄,还有人求荣华富贵,然而,这些李清照都不要,她要更大的快乐,投入无尽的历史文物当中去。那段时间,她是幸福的,从未想过人生会有什么变故,更不知道,她倾慕了半生的夫君,为了宏伟心愿,男儿抱负,离她而去,留她一人凄凄惨惨戚戚。
他为了锦绣前程,一纸功名,还是走了。她以为,守着金石碑刻,守着古玩字画便能度过这大好的锦瑟年华,却不知,那刻骨的相思出卖了她。没有他的日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一人用诗词缝补破碎的心,坚信远方的他也在思念她。他还会,披星戴月,风尘仆仆地归来。
届时,与他携手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