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是自恋发育固着(1 / 1)

自我中心,从心理动力的角度看,是全能自恋发育固着导致的病理性自恋。

精神分析认为,婴儿早年会处于一种自认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状态,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跟自己的行为或感受有联系,这种状态就叫全能自恋状态。比如,认为是自己的哭声召唤出了给自己提供奶水的**,认为是自己的笑召唤出了包裹着自己的温暖怀抱,认为是自己的愤怒和挣扎控制着那个束缚着自己的“工具”把自己放回**。他们的心思只会本能地放在一件事情上:如何有效地操控世界让自己觉得舒服。

可随着婴儿长大,一方面Ta会发现外部世界经常“失控”,不愿服从自己的感受和行为驱使,另一方面客体恒常性的认知升级,让Ta意识到,无论自己哭不哭,提供奶水的妈妈都是存在的。发现外物并非因自己而存在并受自己控制,婴儿的全能自恋便会受挫,此时Ta体验到了恐惧和焦虑。

此时,照料者的不同反馈,会导致婴儿对世界和他人的认知有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婴儿认知逐渐贴近现实的,就是全能自恋成功向健康自恋发育的人。他们会变得自信、有同理心且灵活,容易和他人相处。而认知越来越偏离现实的婴儿,则是全能自恋固着的病理性自恋者,自我中心、易情绪化且刻板,情绪价值极低,很难与他人相处。

健康自恋者的养育者是怎么帮助婴儿从全能自恋发展为健康自恋的呢?

他们会在婴儿有挫败感后,通过及时回应和共情安抚,缓和婴儿的挫败感。比如婴儿撞到床沿后,发现无论怎么做都很痛、很难受,Ta就会通过哭来发泄无力感和恐惧。此时如果妈妈马上过来,然后抱起婴儿,帮Ta揉揉撞到的地方,再拍拍Ta的背,安抚Ta的情绪,婴儿会发现,原来糟糕感受是能通过被妈妈照料而消解的,而且妈妈是能很快出现的。那婴儿下次再撞到床沿时,Ta体验到的无力感和恐惧感就会减弱许多。

几乎每一个自恋程度足够健康的成年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有挫折,但也有养育者的及时安抚和照料,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有勇气直面失控的外界,不断尝试和学习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控制”人、事、物,再在一次次成功和失败“控制”外界的过程中,建立起对人、事、物的客观认知,以及对自己的客观认知。

那病理性自恋者的养育者是怎样阻碍孩子的全能自恋健康发展的呢?这种情况分两类,一类是养育者忽视孩子受挫后的情感需求;另一类是养育者过度保护孩子,压抑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

比如婴儿撞到床沿后,无论Ta怎么哭,妈妈都不出现,或者妈妈出现后不仅不安抚他,反而带着愤怒情绪训斥他,这就是忽视婴儿受挫后情感需求的养育方式。婴儿会发现,糟糕感受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出现了就很难消失,而且一种糟糕感受还会引发更多糟糕感受出现。那以后再遇到失控的挫折,婴儿就很容易持续处于自恋性暴怒的状态中,表现出对外界和对身边人极强的恨意和愤怒,妄想通过毁灭外界的人、事、物,消除自己不舒服的感受。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挫折会极度敏感。遇到可能失控的情况,他们往往会把责任丢给别人,让别人代劳。无人可利用时,他们要么会主动寻求失败结果,要么会通过酗酒等自我麻醉的方式让时间给出一个结果。他们遭遇挫折了,则会仇恨他人、仇恨社会,而少有从自身找问题并加以改正。因此,这类人对自己的看法是极不客观的,在这类人的认知里,会执拗地认为自己就是天选之子,只是外界的人故意使坏,自己才那么不幸。

小正的家庭就是这样的情况。小正妈妈在生完小正后就发现小正爸爸出轨了,他们经常吵架。在小正妈妈的整个哺乳期,双方都处于冷战状态。小正妈妈不想让自己父母担心,所以没有跟父母说这件事。帮小正妈妈带小正的是小正的奶奶,小正妈妈自然也不好去跟她说这些事。小正妈妈的这些心事和情绪都压在自己心里,导致她越来越情绪化,经常喜怒无常,莫名其妙地就会训斥小正,训斥完又会立马哭着向小正道歉。这种情绪状态,让小正的早年环境中充满了各种不可控的可怕情绪。因此小正对身边人的态度总是带着恨意和愤怒,这是对早年情绪化养育者的恨意。

养育者过度保护导致病理性自恋则是这样的,比如婴儿走到床沿边,还没有撞到床沿,父母立马跑过去把Ta抱回**。这种父母由于时刻担心孩子受挫而给予孩子过度保护的方式,就是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采取这种养育方式,孩子不会像被忽视情感需求的孩子那样,看到一个恐怖和充满敌意的世界,但他们会看到一个被过分简化的世界。由于被养育者过度的迁就和保护,他们会根据自身家庭经历,总结出很多简单粗暴的规律,比如只要我不开心别人就会听我的、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不应该得到、最好的东西应该先给我等。当他们拿这些规律去其他关系中实践,比如跟幼儿园的小朋友相处时,他们会发现有的人会按照这些规则对待自己,有的人不会按照这些规则对待自己,于是他们今后建立关系努力的方向,就变成了筛选出会按照这个规则“正确”对待自己的人,或者是改造别人,让别人按照这些规则对待自己。而不是像健康自恋者那样,会通过他人的反馈,改造自己的认知,进而理解世界和人的复杂性。

这样的孩子,由于经历里被他人按照自己理解的规律“正确”对待的成功经验丰富,他们对于自己总结的简单规律的真理性是十分自信的,主见不强的人很容易被他们改造为会按照他们的期望去对待他们的人。同时,父母过度保护的背后,是对脆弱自我的投射。也就是父母之所以过度保护孩子,是由于父母本身过于脆弱,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也跟自己一样脆弱。有脆弱自我的父母,往往就会有一个不独立的孩子。因为孩子独立,意味着孩子可能离开父母,这是脆弱的父母潜意识无法承受的打击。迎合父母潜意识期望的孩子,不会去发展自己独立的能力,反而会发展依赖或说“寄生”他人的能力。

因此,被过度保护的孩子,比起自己独立,他们往往更擅长通过控制他人,逼他人独立,好让自己依赖。父母传承下来的心理动力,导致他们更倾向于运用自己总结的刻板规律控制他人为自己付出,而非尊重他人并建立平等的关系。

无论是受挫后的情感诉求被忽视,还是被过度保护,病理性自恋的人,都会对这个世界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且要求身边的人按照其愿望行事,对这个世界存在理想化的想象。而这个世界往往是很残酷的,它从来不会迁就任何一个人的意愿,不过也不会刻意针对某一个人。但病理性自恋的人却会由于世界和他人不受其控制,总会觉得身边的人和这个世界都在故意跟他们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