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后,小诸事无巨细都喜欢问男朋友的意见,大到该离职还是继续工作,小到中午点哪家外卖、买哪件衣服等。小诸很享受这种有人帮自己做决定的感觉,有一种找到了人生依靠、被照顾、被指引的踏实感,而且男朋友的决定也确实总是比自己的决定更明智,男朋友也很享受这种被依赖、被信任的感觉。但偶尔他们也会因此发生矛盾。
前段时间,小诸发现自己掉头发有点严重。因为近期的工作调动,她接手了很多同事的“烂摊子”,她觉得自己应该是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的脱发。她絮絮叨叨地跟男朋友倾诉自己最近的工作压力,吐槽那些难搞的客户,埋怨同事和领导。男朋友听完后表示,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不能因为工作熬坏身体,于是建议她去跟主管沟通,调整工作量。
小诸听到男朋友的建议后,顿时就无名火起,觉得他完全不关心自己有多累,只想尽快结束聊天。男朋友见气氛不对,赶忙安抚她的情绪,好一会儿后才问她对工作的想法。小诸说自己太累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男朋友就小心翼翼地建议,让她辞职在家休息一段时间。这次小诸倒没有生气,过了几天她就交了辞职信,随后在家歇了两个星期,等精神状态好点了才开始投简历。但这时小诸才发现,市场行情不好又加上刚好秋招,同岗位的薪资比原先少了整整一半。她投了一星期的简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一个半月后不得不选择了一家待遇、福利、前景都远不如原公司的小公司。
有一天,她刷朋友圈,看到了原公司团建的照片,他们坐游轮去国外旅游了半个月。她找前同事打探收入,得知公司效益好,每位员工多发了一千五百元奖金。对比之下,小诸就觉得特别郁闷、烦躁,一连好几天都开心不起来。男朋友见她闷闷不乐,就安慰她说现在的工作最起码清闲,她一时气上心头:“清闲有什么用!拿这点工资,交完房租、车贷就没了!当初要不是你劝我离职,我熬过那段时间,现在就在游轮上度假了!要不是因为你,我哪会是现在这样!”说完小诸就委屈地哭了,男朋友顿时也大为恼火,有好事就没自己功劳,有坏事就得自己来“背锅”。
推卸责任的受害者思维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喜欢找身边的人抱怨、诉苦,一遍又一遍地跟别人诉说自己有多可怜、多委屈、多凄惨,身边的人在刚认识他们的时候,往往会因此格外同情他们。
可一旦身边的人出谋划策教他们如何摆脱现状,他们又会像受了天大的委屈般变得愤怒,痛斥这个好心帮忙的人不够理解自己有多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等等。随后换另一个诉苦对象,继续从头开始。直到身边的人都不愿再搭理Ta了,Ta就自怨自艾地表示,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太过冷漠,独独苦了Ta这么一个善良又单纯的人。
这类人从来不想靠自己改变现状。无论现状有多糟糕,他们只希望身边的人能基于同情自己而替自己改变现状。这些人擅长渲染悲哀情绪,上演苦情戏码,是典型的具有受害者思维的人。
有受害者思维的人陷入糟糕境况时,不会通过行动来抗争或改变现状,只会缩在角落里自怨自艾,感叹自己的可怜可悲。他们会想:我明明没有错,却被如此对待,我真是太可怜了;我明明没有错,他却来伤害我,他真是太坏了。
如果伴侣能够注意到“受害者”们的自怜状态,关心并替他们解决问题,他们便会将伴侣奉为“救世主”,并越来越依赖对方,把越来越多的责任推卸到对方身上。
如果伴侣注意到了“受害者”们的自怜,并给他们提供建议,他们则会把这种建议体验为“Ta说我有责任,Ta不理解我有多难”而变得烦躁、愤怒。如案例中,小诸跟男朋友倾诉自己近期的压力和焦虑时,其实不是为了寻求建议和指导,仅仅是为了让男朋友理解自己有多可怜、多委屈。所以当男朋友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时,她就会由于男朋友对她的感受兴趣不大而生气。
如果伴侣注意不到“受害者”们的自怜,那他们就会由于被伴侣忽视而更加自怜,“Ta居然没有注意到我的可怜”。随后,便陷入无穷无尽的自怜情绪中,感受到莫大的伤害。
有一个有受害者思维的伴侣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当你做了Ta认为不恰当的事情,“受害者”就伤心了,Ta不会跟你据理力争或强调自己的感受,而是会悲哀地认为是自己遇人不淑,接着脑子里就开始放映苦情戏,一幕幕全是过往你忽略Ta感受的画面。负面情绪容易发酵到无法处理的地步。
当“受害者”遇到糟糕的事情时,他们不会研究怎么解决问题,只会研究如何追究责任。往往跟“受害者”越亲近的人,被追究的责任就越多。比如,“受害者”在工作中被领导骂了,Ta会责怪父母没能给Ta足够的存款,所以Ta才需要去工作而受气,会责怪伴侣收入太低,否则Ta也不用上班。Ta理直气壮地冲父母和伴侣发脾气,却从不去思考以后如何减少工作时被骂的概率。
所以跟“受害者”们相处久了,伴侣会因经常被责怪而排斥这段关系,也会由于承担了过多责任而感到疲惫和委屈。
归因错误,导致追责错误
有受害者思维的人,在个人归因风格上属于外控者。
所谓归因风格,指一个人对外部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推导倾向,主要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内归因,就是把事件发生归因为个人能力、态度、特点、情绪等当事人个体内部因素。而外归因,则是把事件发生归因为外部环境、客观情况、他人干扰等当事人个体之外的因素。
有受害者思维的人,就是习惯外归因的外控者,即无论事情发生在自己还是别人身上,无论事件性质好坏,他们都更倾向于外归因。自己升职加薪了,“受害者”(外归因)会认为主要还是运气好(主要是外部因素:运气),其次才可能是自己的努力;自己被降薪了,“受害者”(外归因)会认为是领导针对、同事排挤、伴侣出馊主意、运气不好(完全是外部因素:领导、同事、伴侣、运气)。
结果就是,当遇到糟糕的事情时,“受害者”们只能看到外部因素,只会埋怨外界,几乎无法意识到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可外部世界并不会因为你的埋怨而有分毫改变,结果就是“受害者”们身边的人为了避免被无故追究责任而避之不及,而“受害者”就一路自怨自艾,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活陷入越来越糟糕的境地。
正确归因,改变现状
有受害者思维的人,需要学会转变自己的受害者思维,把个人归因风格从外归因转变为内归因,从自身找改善现状的办法。具体方法如下。
按照下表顺序拆解每件让自己难受的事情。
第一步,写下让自己难受的事,要注意写清楚“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导致了什么结果”。
第二步,按照自己的归因习惯,写出导致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只写一个)。
第三步,写下自己维持现状的原因。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自己是不得不维持现状,但事实上我们的每个行为都是潜意识权衡利弊的结果,维持现状有好处,于是我们“选择”了维持现状,但维持现状又有坏处,于是我们产生了负面情绪。所以我们必须把维持现状的好处都列出来,才能够意识到阻止自己改变现状的力量从何而来。
第四步,写下自己现在能采取的可能改变现状的行动。只要对改变现状可能有帮助的,都写下来。每个现实问题至少有三种解决方案,这里不过高要求,写两到三项改变现状的措施即可。
第五步,写下“当初做什么”可以避免现状出现,提前减少“受害”的可能性。
这个方法的核心是第二、三、四项。
第二项让“受害者”们看到自己是如何将现状归咎于他人和外界的,第三项帮助“受害者”们意识到维持现状并非迫不得已,而是自己权衡利弊的结果,第四项帮助“受害者”们把注意力从自怨自艾转移到解决现实问题上,通过逐步增加“受害者”们承担的责任,从而让现状有改变的可能。
感情Tips
问题导向&感受导向
男性会产生聊天意愿,多是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问题导向。而女性会产生聊天意愿,多是有感受需要分享,也就是感受导向。
所以,男性表达时更关注听众有没有理解清楚他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以及有没有解决方案;而女性表达时更关注听众有没有关注她的感受,以及能不能理解她的感受到底是什么。
结果就是,男性跟女性沟通,会觉得女性聊不到重点,解决不了问题;女性跟男性沟通,会觉得男性不够关心自己的感受,交流起来不舒服。
因此,有问题导向的男性跟女性沟通,要明确表示自己需要对方提供的帮助是什么;而有感受导向的女性跟男性沟通,要明确表示自己只需要对方关心、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无须对方帮忙解决问题。
内控者&外控者
内控者容易焦虑,外控者容易抑郁。外控者由于习惯把改变现状的责任推给外界,所以在遇到糟糕事情时,呈现出的是对于改变外界无能为力的抑郁状态;而内控者由于习惯把改变现状的责任归结到自身,所以在遇到糟糕事情时,呈现出的是对自身能力不足的自责和对外界失控的焦虑。无论是内控者还是外控者,都需要掌握下列三条科学原则,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①任何特定的行为,都是由许多原因决定的。
②如果有两个以上可能起作用的原因,不要轻易把结果归因于其中某个特殊的原因。
③假如某特定原因总跟特定结果相联系,前者不存在时后者也不出现,就可暂时把后者归因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