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小不跟男朋友依偎在沙发上时,聊起了未来的共同规划。小不来自南方,是家里的独生女,到了北方工作后经常流鼻血,饮食上也不习惯,她希望在大城市打拼几年后,跟男朋友一起回南方买房、结婚、生活。她觉得将来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日子会过得比较安心、舒服。小不的男朋友是北方人,也是独生子,而且男朋友的父母还是老来得子,男朋友刚工作时其父母都已退休,所以他希望以后离家近点儿,好尽孝照顾父母,所以他提出在北方买房,等小不的父母年纪大了,就把他们接到北方来照顾。
男朋友刚说完自己的想法,小不就红着眼眶开始抽泣。男朋友被吓到了,忙问她为什么哭。小不哽咽了很久说:“你规划未来时,放在第一位的是你父母而不是我,这说明你根本不爱我,爱我就应该把我放在第一位!”
男朋友解释:“那我当然得考虑我父母的感受呀,总不能他们辛苦把我养大,我却一走了之不管他们吧?”
小不继续哽咽:“那以后跟你父母一起生活,他们跟我有矛盾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要求我迁就他们?!你说!”
男朋友顿时觉得很无语。
希望伴侣事事把自己放在首要位置,几乎是每个女生的愿望,毕竟每个女生小时候都做过公主梦。
但在现实中,这个愿望却总会落空。如上例中,小不期望男朋友规划未来时,能把她的感受和想法放在首位,但男朋友首先考虑的却是自己的父母。
类似的例子现实中还有很多。比如,下班后女生期望伴侣陪自己,可伴侣不是打游戏,就是约朋友喝酒;女生期望伴侣周末陪自己逛街,可伴侣为了业绩和加班补贴跑去公司加班;女生期望伴侣远离一切异性,可伴侣却一直跟某几个异性好友保持来往。总是会有很多瞬间,让我们觉得“我对他来说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人”。
那我们到底是应该想办法让伴侣更重视自己,还是应该放下对“一定要被他放在第一位”这件事的执着呢?
答案自然是后者。原因很简单,对方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不可能因为跟你恋爱或结婚,就放弃或颠覆他原有的人生。
很多人会有种错觉:两个人相爱之后,生活中的一切都会为这段感情让步,亲朋好友甚至工作都会自动成为这段感情的陪衬并提供助力。两个人从此可以像双星系统一样,一直只围着对方转。
现实情况却往往相反,每段社会关系对我们的角色期待,都在抢占我们有限的时间、注意力和意志力,因此会阻碍我们的感情发展。
“朋友”的角色期待我们信赖对方、帮助对方、经常联系;
“同事”的角色期待我们配合工作、维持和谐;
“职员”的角色期待我们准时上下班、完成KPI、做好职业规划;
“儿子/女儿”的角色期待我们关心、陪伴、孝顺、照顾父母;
“恋人”的角色期待我们关心对方感受、亲近对方、忠于对方;
“丈夫/妻子”的角色在“恋人”角色的基础上,还期待我们主动为伴侣分担现实压力和风险、融入对方的生活;
“父亲/母亲”的角色期待我们关心子女、照顾子女、保护子女、教育子女。
每一段社会关系的另一端,都是一个对我们有所期待的主体,为了迎合对方的期待,我们就需要消耗一部分时间、注意力和意志力这些心理资本去扮演特定的角色。这也是我们都会觉得小时候最快乐而越长大越累的原因。年龄越大,社会关系越丰富,承担的角色越多,外界对我们的期待就越复杂,我们的时间、注意力和意志力也就越不堪重负,自然觉得累。
为了确保自己有限的精力可以满足社会关系对我们的期待,我们每个人都会无意识地按照自己认为的重要程度,给这些角色排先后顺序,用以指导精力分配和在不同角色之间有冲突时帮助我们做出取舍。这种对角色优先性的排序,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
人生观背后是人生的意义,具有相对稳定性,期望你的出现可以立马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是不现实的。
比如上面小不的例子,在两个人探讨未来的时候,她完全无法理解,自己才是跟男朋友过后半辈子的人,为什么他放在第一位的是他父母而不是自己。
这里以一个我接手的咨询为例,带大家看一下男生视野可能看到的东西。
有个女生找我做咨询,遇到的问题跟小不的情况类似。规划未来时男朋友坚持要去他父母所在的城市工作和买房,就算女朋友拿分手威胁也坚决不动摇,两人已经因此闹了几次分手。
她男朋友为什么如此坚持呢?因为在遇到她之前,他的人生观里排序第一的角色就是“儿子”,其次是“职员”。他的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上舒服且被亲戚们羡慕的生活;其次则是努力工作,出人头地。
有这样三件事,锚定了他这两个人生意义。
第一件事,读小学和初中时,父母为了让他在重点学校上学,勒紧裤腰带硬挤在只有四十平方米,而且离工作地点较远的学区房里生活,每天上下班往返要一个多小时。
第二件事,他初中时性格叛逆、要面子,在学校跟同学打了架,就是不道歉。学校要劝退他,平常脸皮特薄的父母跑了很多趟学校和校领导家里,赔笑脸、求情、做保证,他才得以继续读书。
第三件事,上大学时有一次他临时决定回家,想给父母一个惊喜,结果进门后发现父母正在吃饭,饭桌上只有两碗粥、一盘炒生菜和一碟咸菜,跟他寒暑假在家里天天吃的四菜一汤简直是天壤之别,冰箱里也几乎是空的。听父母讪笑着说“怎么回来也没说一声,我们最近胃口不好吃得少,这菜可不够你吃,等我出去买……”时,他一个一米八的大男孩当场就哭了。可就是这样的家庭条件,父母却让他读了县城里最好的小学、市里最好的初中和高中,高中还上了两年补习班,他读完本科父母还供他读了研究生。
对于有这些经历的他来说,努力工作、出人头地、让父母的付出有回报,同时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可以松口气享受生活,自然是他当下毋庸置疑的人生意义。
此时,遇到一个彼此有好感的女生,他确实会减少陪父母的时间和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从而扮演好“男朋友”的角色,但也仅限于此。“男朋友”这个角色跟“职员”角色发生冲突时,他或许会妥协;但“男朋友”的角色和“儿子”的角色发生冲突时,他是不可能妥协的,这会推翻他的人生意义。
很多女生都会有这样的不合理愿望,比如,因为男生的孝顺而选择跟他在一起,但在一起之后又要求他把自己放在比他父母更重要的位置上。又比如,女生是因为男生工作上进积极而选择跟他在一起,但在一起之后又要求他放下工作多陪自己。
如果你期望一个男生跟你恋爱后就推翻自己原有的人生意义和对角色的排序,那你是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退一步讲,假如他真的能做到因为你而改变原有的人生意义和人生观,那你敢跟他建立长期关系吗?面对一个如此善变的人,难道你就不怕哪天他遇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人,然后你也被突然“翻篇”成为过去式?如果一个男生可以随意放弃把自己养大的父母,那你觉得你得牺牲多少才可能让他对你死心塌地?
婚姻的作用是繁衍、分担生活成本和分摊人生风险,选择一个有责任感的伴侣,他才不会在完成繁衍后,面对沉重且繁杂的生活成本和高昂的风险就弃你而去。拥有相对稳定且符合社会期望的人生观,就是“角色胜任”,是一个人有责任感的体现。反之,那种为了“爱情”,不顾世俗评价,几乎放弃了其他角色的人,往往会在你遇到人生危机或年老色衰时离你而去,或在面对**时就拍拍屁股重新追求他的“真爱”去了。你以为这种人爱的是你,事实上他爱的只是这种为爱牺牲的自我感动、自我陶醉的感觉,他爱的是他自己。
选择人生观相对稳定的伴侣,尊重他原有的人生观,放弃让对方为了你而改变人生观的愿望,变“改造”伴侣的人生为“融入”伴侣的人生,你的感情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冲突。
希望伴侣降低某个角色的重要性,你需要做的不是下命令,而是了解对伴侣来说这个角色背后的社会关系有什么价值,并尝试提供这种价值。
在对待异性好友的问题上,很多女生都会对伴侣的异性好友特别警惕,恨不得确定关系后就把对方手机里那些异性朋友全部删掉,这同样也是过度干涉对方人生的行为。
我就接过这样一个咨询。前来咨询的女生知道自己男朋友有个已经认识了五年但没见过面的女网友后,要求男朋友把那个女网友的联系方式删掉。男朋友有点儿不乐意,女生就生气了,觉得他是在给自己留后路,是在“养鱼”。为了缓解女生的情绪,男朋友不情不愿地把那个女网友删了,但随后对女生的态度也变冷淡了。女生认为,男朋友的态度变化这么明显,恰恰说明他重视、喜欢那个女网友,所以更加生气。两个人心里都窝着火,进入半冷战状态。
那么,我们从男生的视角看一看。
那个女网友是他在网上玩游戏认识的,一开始因为玩得来,所以加了好友,偶尔一起约着玩游戏。后来虽然两个人都不玩游戏了,但因为聊得来,就会时不时地聊天,更新下彼此的近况。由于两个人的生活完全没有交集,影响不了彼此的实际生活,所以两个人反而成了交心的朋友。女网友和男朋友吵架或失恋伤心时,男生会帮她分析问题,开导她;男生和女朋友吵架或对未来、工作感到迷茫时,女网友也会教他怎么跟女朋友沟通,并给他信心。两人虽然没见过面,但看过彼此的照片,都觉得对对方没感觉,所以就一直保持这种网络朋友关系。
男生在女朋友的压力下把女网友删了后,心里觉得很对不起女网友,想到她发现自己被删后的不解和伤心,就觉得特别愧疚。同时,他也因女朋友对他的不尊重和强硬感到生气。按以往的习惯,他遇到这种感情烦恼都会找女网友聊天并寻求建议,现在女网友被删了,他连情绪出口都没有了。想到以后可能都得压抑自己的情绪,他就开始后悔谈这段恋爱,对女朋友的态度也冷淡了。
可能很多女生听完男生和女网友的经历后,会更想把她删掉。因为她对男朋友来说实在太重要了,重要得让人嫉妒。但我们其实不得不接受一点:在你出现之前,你伴侣的人生里很可能有其他女生,远比现在的你更重要。
没办法,因为伴侣并不是老天爷专为你制造的工具人,他有自己的自我意识,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去构建他的社会关系网络。他不可能单身二三十年对任何异性都敬而远之,然后一遇到你又爱得死去活来。势必会有其他女生在你出现之前就参与了他的人生,扮演了有一定分量的角色。如果你期望自己的出现能让他立马抹掉其他女生的“戏份儿”,同样是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
但好消息是,尽管现在你的重要程度还不够高,但你未来可能变成远比他人生中其他女生更重要的人,因为对他来说有一定分量的女生,就是来告诉你方法的人。你可以通过了解他为什么离开前任,从而知道跟他相处时有哪些雷区不能碰。可以通过了解他为什么跟一些异性保持朋友关系,知道他在关系里有哪些情感诉求需要被满足,以及哪些异性特质对他来说是有魅力的。
如上例,女网友对男生来说,可以满足他处理感情矛盾的诉求、被倾听的诉求、缓解迷茫和焦虑的诉求。因此,如果这个女生希望他把寄托在女网友身上的诉求放到自己身上,那就需要学会扮演“情感导师”“人生导师”的角色,通过满足男生的这些情感诉求让他更加重视自己,而不是在自己没能满足男生这些诉求的情况下,斩断他的社会关系。
同样,如果期望伴侣少玩游戏,那自己就多带给伴侣轻松快乐和成就感;期望伴侣不出去喝酒,那自己就尽力缓解伴侣的压力;期望伴侣不整天忙工作而多陪自己,那就多赚钱或在工作上帮助伴侣,让他不用投入那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希望自己对伴侣足够重要,那你需要做的不是强硬地摧毁他原有的生活,删除他生活中原有的其他关系,而是对他原有的生活保持好奇,了解他重视的那些关系存在的意义,透过关系去思考并满足他的诉求。你越能够满足他的诉求,他越离不开你,你才能越重要。
但就算你拥有满足伴侣大部分诉求的能力,你也需要意识到,自己不是永动机,没办法永远做到围着对方的诉求转。所以你还是得接受,有时候需要允许他跟异性好友聊聊天、玩玩游戏、出去喝酒,否则你早晚会被疲惫和不公平的感觉反噬而迁怒于对方。你可以降低他人生中其他角色的重要性,但你永远不可能让他的人生里只有“男朋友/丈夫”这个角色。
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异性好友这件事上,如果他重视的异性不是老朋友,而是只认识几个月的“姐姐妹妹”,那你就需要谨慎观望了。到底谁才是他的女朋友,还真不好说。又或者他重视的所谓“好朋友”,其实是他多年求而不得的“白月光”“朱砂痣”,并因此对你有所保留,那你就要考虑清楚,没必要以备胎角色开始一段地狱级难度的感情。
对方对“伴侣”角色的投入程度,取决于你对“伴侣”角色的投入跟对方预期之间的差距。
每个人都会有对伴侣不满的时候,就像有句话说的一样:“再恩爱的夫妻,一生中都有100次想离婚的念头和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
女生对伴侣的不满,一般集中在觉得伴侣不够关注自己、不够关心自己的感受、陪伴太少这三类事情上。但往往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上面这些诉求的时候,已经对伴侣有所不满。因此,我们提出这些诉求的时候总是带着强烈的负面情绪,往往是通过下命令、发脾气、删除、拉黑等会伤害对方情感的方式提出诉求,自然对方的反馈也不尽如人意。
想让伴侣对自己更好、付出更多,不应该在对方“没做好”的情况下才怨气满满地采取行动,而应该在平时就多引导他付出,提高他付出的基础水平。正所谓“求其上者得其中”,这样就算他偶尔做得不尽如人意,也远比他之前做得好。
很多人在引导伴侣付出的时候,总以为是通过某些话术或技巧去引导对方,比如赞美、认可、正强化、间歇性强化等。这些技巧和思路不能说没用,但并不是起关键作用的部分。一个人之所以会心甘情愿地为你付出、对你好,关键是两个因素,一个是他认可你的价值,另一个是你对他足够好。
要是他不认可你的价值,你们也不会在一起,所以关键的因素就剩下一个:对他足够好。
怎样才算对他足够好呢?那就是你扮演好自己的伴侣角色,好到超出对方的预期。
前面我们说过伴侣角色的基本义务,“恋人”的角色期待我们关心对方感受、亲近对方、忠于对方。“丈夫/妻子”的角色在“恋人”角色的基础上,期待我们主动为伴侣分担现实压力和风险、融入对方的生活。
关心对方的感受,要求你情绪稳定、沟通耐心、做事情为对方着想;亲近对方,要求你接受跟对方有肢体上的亲密互动,愿意坦诚交心,分享彼此真实的想法;忠于对方,要求你心意专一,不能“养鱼”“养备胎”“认干哥哥干弟弟”,感情有矛盾时不能动辄找“男闺密”,用“绿帽警告”逼男朋友妥协;主动分担现实压力和风险,要求你能做家务活儿、能照顾对方、做决策时有自己的主意或建议、信任对方的能力和人品;融入对方的生活,要求你不能公开跟对方的朋友闹矛盾、跟对方的家人融洽相处、替他照顾他家人的感受、懂人情世故。
你越是一个合格的女朋友或妻子,对方约束自己做合格的男朋友或丈夫的概率就越大。你只做好你该做的事,给对方自由,不去逼迫对方,对方反而会体验到一种道德上的愧疚感而想主动付出,而且他也能从你的行为中学会正确的付出方式。在动力和认知上都帮助他付出,才是引导付出的正确思路。
当然,有一部分男性看着你付出后,只会觉得理所当然,而不会有愧疚感。这是由于我们文化中的典型夫妻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因此,有部分男性现在依然会认为照顾家人、料理家务就应该是女性的责任,自然不会因为看到你付出而心有愧疚,甚至压根儿忽略你的付出。针对这一类男性,我们除了扮演好伴侣角色外,还需要多做一项工作:强调自己的付出。
强调自己的付出,不是像怨妇一样跟对方反复强调你的牺牲,而是状态轻松地去向他邀功。比如,在他心情好的时候、其他人夸你对他好的时候、看到其他情侣或夫妻吵架的时候,对着他喜滋滋地来上这么一句“你看,跟我在一起多幸福,×××(你做的对他好的事情,比如‘你衣服随处乱扔我不仅没生气,还总是屁颠屁颠地给你洗好、晾干、熨平,你是上辈子做了多少好事才能娶到我呀’)”。没有这些时机的话,那就向他转述其他人对你们相处的正面评价,以强调你的付出。注意,状态要保持轻松开朗,比如“我妈总说我对你特别好,伺候前伺候后,说话也轻声细语的,特别尊重你,她跟我爸都吃醋了”。
扮演好你的伴侣角色,适当刷存在感,提醒对方注意到你的付出,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你的伴侣也认真扮演好他的角色。
感情Tips
暗示催婚
上述引导伴侣增加付出的思路,同样适用于女生“催婚”。很多女生都咨询过我催婚问题。她们普遍二十七八岁,跟男朋友恋爱一两年了,关系稳定,开始有年龄焦虑和生育焦虑,可她们的男朋友却始终不提结婚这件事。她们想主动,但又觉得作为女生得矜持点,所以很纠结。这种情况下,我往往会建议她们先觉察一下自己,当下她们是否尝试过扮演好妻子的角色,承担对应的责任。如果她们已经扮演好妻子的角色,往往不用她们主动,她们伴侣身边的其他人自然就会好奇地替她们开口。
反之,如果有结婚的想法,但自己连女朋友的角色都没有扮演好,而是在扮演“孩子”的角色,说“为什么我在家里不用做家务,跟他在一起就得做家务”,期望对方一直照顾自己、宠自己,那对方不想结婚也是正常的。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角色的升级,比如,在公司里你期望晋升管理层,那你就得在完成个人KPI的情况下,尝试承担管理层的责任,让上级看到你有扮演“管理者”角色的能力。不能自己手头的工作都做得磕磕绊绊,却还想着升职。又比如,你希望伴侣同意生育计划,那你就需要尝试承担父母角色的责任,让伴侣看到,你在照顾好自己之外,还有余力照顾他和其他人。而不能自己跟孩子一样,连独立自理的能力都没有,却还想增加一个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家庭成员。
很多人生角色的获取和升级,都是我们事实上已经承担了一部分责任,关系的另一方才可能配合我们,赋予我们对应的角色。“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规划共同未来
规划未来,是伴侣双方畅想共建爱巢的浪漫过程。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感情双方为了未来有足够多交集而各自牺牲部分原有人生的过程,是“杀死”部分原来的自己的过程。如果彼此的重要性还没达到值得自己牺牲的地步就规划共同未来,往往就会变成双方都只想保护自身利益,而争相“杀死”对方人生的零和博弈。
因此,不建议在感情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下规划具体的未来,比如居住城市、彩礼嫁妆、父母赡养问题等。至少需要恋爱半年以上,感情稳定且无大矛盾,双方足够了解彼此后再讨论这些现实问题,才不容易把感情规划没了。
与之相反,为了双方有共同未来,有些工作我们需要提前做,提前到还没确定恋爱关系之前,这项工作是:跟父母协商,确定择偶的基本条件。基本条件,是指可量化和可确定的条件,常见的有六项:籍贯要求(双方同市、同省还是同国即可)、年龄(可以相差多大)、身高(区间)、收入水平、工作类型、婚史。尽量跟父母针对上述六项条件达成一致意见(且要跟你实际条件匹配),而且要按父母可适当让步的程度将这些条件排先后顺序。父母有什么特殊要求具有一项否决权,比如不允许对方是外国人,或一项条件放宽权,如军人可以无籍贯要求等,也都提前谈好。以免造成你谈了很长时间的恋爱快要结婚时,父母却极力反对的麻烦局面。
自我照料
每个人在人生中都需要扮演很多角色,在众多角色中,有一个最特殊也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角色,是“我”这个角色。扮演其他角色时,判断合格与否的依据,是我们是否符合关系中另一方的期望,而扮演“我”这个角色时,关系中没有另一个主体,判断合格与否的依据,是“我”的身体和感受是否舒服。
“我”这个角色是其他所有角色的基础,如果你天天不开心或身体不舒服,那无论你学了多少经营关系的技巧,你都用不出来。因为你本身是匮乏的,是需要别人来照料的。要想影响别人,就要有自我照料的意识,把自己照顾好了,才能照顾他人或照顾关系。越懂得爱自己的人,在感情中才越可能被爱。所以,你至少需要做到:
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放下工作和关系,让自己好好休息;
②找到至少两种不依赖他人的、可以让自己开心起来的方式;
③关系亲近的人让你不开心的时候,教会对方如何正确对待你。
避免角色刻板
很多来访者都会跟我抱怨,一旦涉及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她们的伴侣就跟变了个人一样,特别严肃、不近人情,很容易引发争吵。比如,有的女生工作上受挫了找伴侣倾诉,结果对方一连指出她的好几个工作错误,让她心情更差,导致双方大吵一架。比如,有的女生让伴侣教自己开车,结果对方一直严厉地批评、强调她的操作失误。开车没学会,两个人却停在路边吵了半小时。
这些女生都觉得自己很委屈,不理解伴侣为什么态度转变这么大。这背后其实就是双方对角色的期望差异问题。
平常小两口在一起时,女生偶尔扮演下需要被哄、被宠的“小女孩”的角色,可以调剂感情,满足自己被照顾的需求,也满足伴侣保护、照顾别人的需求,对感情没什么负面影响。但在面对工作问题、生活问题时,问题导向的男性往往会默认我们此时不应该继续扮演无忧无虑的“小女孩”角色,而应该扮演“职员”“司机”这些需要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角色。此时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就是提醒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帮助我们扮演好角色。
“职员”的角色对应的是公司的期待,我们需要以KPI为导向承担工作责任。“司机”的角色对应的是公众的期待,我们需要承担遵守交通规则和行车安全的责任。如果在这些时候,我们依然刻板地扮演“小女孩”角色,就会导致双方对当下应该扮演的角色有差异而起冲突。时间久了,还会导致伴侣因为要承担的责任过重而考虑放弃关系。
最好的伴侣关系,是以“朋友—朋友”的角色搭配为主,辅以“恋人—恋人”的**和亲密、“大人—孩子”的互相照顾、“合伙人—合伙人”的协作配合。不能自己刻板地只扮演“孩子”角色,却强迫对方一直扮演成熟、冷静、强大的“大人”角色。
当然,如果你并不是期望伴侣来帮你解决现实问题,只是因为工作导致心情不好,需要他倾听,或者是开车不熟练,只需要他在一旁壮胆,那你需要提前跟伴侣说清楚你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好让他知道怎样配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