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之所以能在东征战场上一次次战胜军队人数远超于己的对手,抛开他本人惊才绝艳的军事才能,其父腓力二世创建的马其顿方阵功不可没。然而,由于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如今许多人在提及马其顿方阵时,最常也是最先联想到的往往是训练有素的马其顿长枪兵,以及披挂重甲、来去如风的伙伴骑兵。可事实上,除了这两个主要兵种,马其顿方阵里其实还有许多重要的配角,他们的存在虽然不如长枪兵、伙伴骑兵那样光彩夺目,但马其顿方阵能一次又一次战胜强敌,与这些黄金配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01
虽然马其顿方阵名为方阵,但和以前的希腊重步兵方阵不同,它并非只有重装步兵一个兵种,而是由重装步兵、轻盾兵、投射步兵、重骑兵、轻骑兵联合组成的,其中最负盛名且最常担当主力的,就是归类于重装步兵的马其顿长枪兵。
早期的马其顿重装步兵受希腊重步兵的影响,穿着类似的胸甲、头盔、胫甲,并以希腊式盾牌保护脆弱的躯干。只是由这种重步兵组成的方阵虽然防护力较高,但成军价格也很昂贵,且行动缓慢迟滞,在战场上很难和其他部队配合,达成战术目的。因此,亚历山大之父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进行了改革,自此之后,马其顿长枪兵们开始穿着胫甲和有金属保护的亚麻甲,左肩用皮带携带一面直径在60~70厘米的小型盾牌。
之前,由于装备上相近,希腊重步兵间的对决往往会演变成长矛刺击与盾牌推击并用的竞赛,只有待一方体力不支、士气不振时方能分出胜负。马其顿长枪兵则不同,由于在防护装备上削减开支,他们不再依赖重盾、坚甲,而是以密集长枪攒刺来杀伤敌人。为了使更多的士兵同时与敌人接战,这一时期的马其顿长枪兵们的武器开始增长,远超原先的希腊同行们,这样一来,后排士兵的长枪也能直指敌人。后来,马其顿长枪兵所使用的长枪演变成一种名为“萨里沙”的长枪,长度在4.5~5.5米。
古希腊史学家波里比阿曾经记载过一种长度达14腕尺的萨里沙长枪,换算下来大概有6.93米长。当然,这种长枪已经异化,继业者时期的君主们对于马其顿方阵的狂热催生出这种超长枪,但它的实际效用其实未必比得上之前的原版。
02
和马其顿长枪兵配合最为密切的当数伙伴骑兵,这些身着金属胸甲、头戴波奥蒂亚式头盔、身披马其顿式紫色金边斗篷的骑兵,在亚历山大时代时常被部署在战阵右侧,承担最艰难的攻坚任务。在马其顿城邦早期,这是一支由骑术精湛的马其顿贵族组成的精锐骑兵部队,到腓力二世时期则开始由上层公民担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伙伴骑兵与马其顿国王的关系类似于中世纪时期的国王与领主——前者分封后者土地,而后者则宣布效忠,同时为其提供武力支持。
腓力二世改革前,马其顿军力不振,步兵尤为孱弱,唯一可堪一战的就是骑兵部队。事实上,直到亚历山大时代,骑兵尤其是伙伴骑兵,一直是马其顿方阵中最重要的核心,马其顿长枪兵虽然同样承担着正面迎敌的任务,但在战术上往往要配合骑兵。
虽然此时的骑兵还没有马镫、马鞍之类的配件,但凭借着艰苦的马术训练和战技训练,他们的战斗力不可小觑。
为了方便骑战,这些骑兵所持的长枪经过专门设计,长度上比步兵用枪短上少许。作战时,因为缺乏马鞍、马镫的固定,为了防止反作用力将自己推下战马,他们并不会如中世纪骑士那样将长枪夹在腋下,平端后进行骑士冲锋,而是单手倒握骑枪,枪尖向下戳刺敌人,并在刺中的瞬间将骑枪丢弃。
这种戳刺技法,对于骑兵的骑术、武技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这支精锐部队的数量始终是一个问题。伙伴骑兵在腓力二世时期只有800人,随着亚历山大的军事扩张,总编制数才膨胀到1800人。事实上,亚历山大之所以能在东征过程中迅速将伙伴骑兵总数扩编一倍有余,绝不是因为马其顿贵族或是公民数量在短时间内暴增,更重要的是,他将原先一些并未被列至伙伴骑兵的马其顿骑兵部队纳入伙伴骑兵编制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马其顿方阵对于优质骑兵的迫切需求。
03
马其顿方阵中另一支重要的骑兵部队是色萨利骑兵。色萨利和下马其顿一样,在山地纵横的希腊地区是少有的战马来源地。腓力二世在公元前352年被选为色萨利执政官,依靠这一身份,色萨利骑兵成了马其顿军的重要骑兵补充。
有意思的是,色萨利骑兵和伙伴骑兵在许多方面如同镜像。伙伴骑兵以200人为一组,称为骑兵中队,色萨利骑兵则是225人为一中队。两支部队在亚历山大东征时期都长期保持8连队的总数,同时,伙伴骑兵中最精锐者为“王伴骑兵中队”,又称“皇家伙伴骑兵”,而色萨利骑兵则对应建立了一支“法萨莉亚中队”,战斗力丝毫不逊色。
双方的装备也有许多有趣的趋同。色萨利骑兵同样以头盔、胸甲作为防护装备,披风颜色一样为紫色,只是并非金边,而是以色萨利式的白边加以区别。武器选择上,两支部队都列装了希腊风格的弧形砍刀,并配备骑枪进行冲锋。只不过,伙伴骑兵使用的是绪斯同或萨里莎骑枪,色萨利骑兵的骑枪则以两支6英尺(约1.8米)长的标枪“兼职”。虽然这种标枪在长度上不及专用骑枪,但由于可以投掷也可以近战,色萨利骑兵的战术更加多变。
凭借着更加充足的兵源,色萨利骑兵部队对于马其顿军队的作用也丝毫不逊色于伙伴骑兵。公元前338年,在马其顿一统希腊的喀罗尼亚战役中,18岁的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左翼指挥官的身份率领色萨利骑兵作战。他利用砧锤战术,从侧翼袭击了底比斯的300圣军。正在与马其顿长枪兵缠斗的底比斯圣军被奔袭而来的骑兵淹没,曾经在留克特拉战役中阵斩斯巴达国王、打破斯巴达不败战绩的传奇军队就此全军覆灭。
不过,虽然色萨利骑兵的战斗力不输于伙伴骑兵,但由于附庸身份的关系,在马其顿军中的地位要远远低于纯粹由马其顿人组成的伙伴骑兵。作战时,伙伴骑兵一般被部署于右翼,而色萨利骑兵则列于左翼。这是从希腊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惯,精锐部队部署在右侧,左侧则是战力较弱的队伍,双方作战时,往往要看哪一方能够率先击破敌人的弱势翼。当然了,这种对于附庸部队的隐隐歧视也并非毫无缘由。色萨利叛服无常,作为指挥官在部署战场时自然要有所考虑。事实上,亚历山大在东征期间,出于稳定考虑就一度遣散了色萨利骑兵队,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他的这一举动并非过于谨慎——亚历山大死后,色萨利骑兵就迅速倒向了反马其顿联盟。
04
色萨利骑兵、伙伴骑兵均属于冲击骑兵,往往承担着冲击敌人的艰巨任务。除此之外,马其顿还有一种骑兵,只是它的存在经常被人们遗忘,它就是作为斥候的侦察骑兵。
在一些喜欢冷兵器即时战略游戏的玩家看来,骑兵充当斥候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古希腊时期却并非如此。古希腊城邦时代的军队是按照地位、财力区别兵种的,贵族们财力雄厚,会成为骑兵,富裕市民阶层则充当重装步兵,侦察这种任务往往被分配给地位低下又没有财力给自己配备武器装备的轻装步兵。骑兵充当侦察兵的情况,在当时只能算是兼职。
腓力二世改革后的马其顿军队就不一样了。这是一支多兵种配合作战的部队,各兵种之间想要配合默契,就需要极高的反应速度,因此,马其顿军队中准备了专门负责侦察、袭扰、探路的前哨骑兵部队。与我们印象中的斥候骑兵不同,前哨骑兵虽然不装备重甲,却和伙伴骑兵一样装备冲锋用的长枪。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对面依靠刀剑作战的轻骑兵时,往往能获得作战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前哨骑兵同样来源于下马其顿地区,骑术精湛且战马优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其实可以算是伙伴骑兵的后备兵员,只是由于侦察任务的需要,他们不得不被另外分配到前哨骑兵中。亚历山大东征后期,马其顿开始招募亚洲地区的轻骑兵为自己服务,而原先在前哨骑兵中队里效命的马其顿人,则被划入伙伴骑兵的队伍中。
05
马其顿方阵并非一成不变的既定体系,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其组成就多次发生变动。总的来说,虽然马其顿方阵得名于马其顿长枪兵,但像隶属于重骑兵序列的伙伴骑兵、色萨利骑兵,隶属于轻骑兵系统的波多茉骑兵、色雷斯骑兵,以及其他如轻步兵、轻盾兵、战象等方阵部队,都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些配角的补充、配合,曾经横扫西亚的马其顿方阵也就很难成就它的传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