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权臣贾似道:是奸相还是大宋最后的希望(1 / 1)

由于被列入《宋史·奸臣传》,又被后世戏剧、小说大量演绎,南宋名相贾似道一直以“旷世大奸”的形象为人所知。然而,对于贾似道的真实形象,网上一直有很热烈的讨论,包括著名宋史大家何忠礼先生,也一直在为贾似道正名。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贾似道,究竟是怎样的呢?

贾似道之姐贾妃一度被宋理宗宠幸,但在贾似道发迹时,她已经去世,贾似道的父亲贾涉更是很早就被朝中大臣打压排挤致死,所以贾似道的发迹,实出于自己的努力。他早年在名帅孟珙帐下效力,被孟珙视为奇才,指定为接班人。后来担任边帅多年,在开庆元年(1259年)的鄂州之战中击退忽必烈,终于得以入朝为相。

鄂州之战进行得极为艰险。由于前期鄂州城防空虚,在蒙古人的猛攻下,阳逻堡防线一开始就被攻破,城防也破损严重。然而贾似道指挥众人环城作栅,一日而成,忽必烈久攻不下,进入冬天,乏粮少药,疫病丛生。进退两难之际,忽必烈便由衷感慨道:“我手下怎么没有如贾似道这样的奇才呢?”

在鄂州无法打开局面,蒙军又分兵攻掠四方。贾似道、孙虎臣以精兵700从鄂州突围到黄州,阻挡蒙军出击江西或沿江而下直取临安。途中,二人与蒙军遭遇,贾似道感叹说:“死矣,惜不光明俊伟耳。”可见,贾似道并不怕死,只是觉得这样默默无闻地死去显得不“光明俊伟”。

好在经过孙虎臣身先士卒的力战,以及贾似道在后边的指挥,终于击退了蒙军,成功地在黄州组织起了防御。忽必烈无奈之下,打算撤军,但迂回到湖南的兀良合台部尚未返回,只得派出一部兵力接应。

贾似道虽然未能对军力庞大的忽必烈部形成致命打击,但及时调回淮西夏贵,并派出刘整等人协同,在洞庭湖截击兀良合台,致使兀良合台惨败,兵力损失殆尽,几乎是仅以身免。此后,兀良合台被夺取了兵权,由自己的儿子阿术代替。以此观之,鄂州之战,实是南宋对蒙古取得的少有大捷,不仅仅是守城胜利,更在野战中有效歼灭了数量可观的蒙古军。

战后,贾似道被召入朝,诛杀了著名奸臣丁大全,同时也杀死了自己的政敌吴潜。而后,贾似道进行了著名的公田法和打算法改革。

宋度宗上台时,朝廷账面人口仅剩1300万,虽然宋王朝统计户口时只算男丁,但这个数字即使翻倍,也不过2600万,而南宋王朝巅峰时有6000万人口。根据蒙古灭宋后统计的江南民户,则战乱导致的人口损失实在1000万以上,即便考虑到当时蒙古尚未完全占领川蜀,度宗朝的账面户口的锐减也很惊人。

赵构南渡之后,采取了纵容豪强的国策,而号称明君的宋孝宗也并未进行匡正。南宋王朝治下除了大量圈占民户的地主豪强之外,还有拥有私军的土豪,典型如贵州的播州杨氏、思州田氏。而在湖南、江西、福建及两广也有许多小型土豪,直到明初才在朱元璋的铁腕下平定。在南宋前中期,土豪们会统计治下的户口,禀报朝廷,但实际收税时只象征性地交一部分。

战乱使得更多民户投靠土豪,土豪们亦通过支援南宋朝廷抗蒙,而索求更高的自主权,所以他们控制下的户口变得几乎完全不能统计,也不再纳税了。加之参与抗蒙作战的诸将也借战功扩大势力,兼并土地,朝廷财政越发艰难,这也正是贾似道要实行打算法、清查众将账目的重要原因。贾似道掌握中枢之后,改革救亡实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若不改革,南宋只会更快灭亡。

有学者批评公田法,认为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危机,反而成为社会动**的新源头。公田法实施之后,南宋朝廷仍然在加印会子,引发通货膨胀,即纸币贬值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然而,南渡之后,土地管理混乱,朝廷财政状况极为困难。之前南宋政府大量增发的纸币,主要用于和籴,即用增发的纸币购买百姓手里的粮食。由于纸币贬值几近废纸,和籴实与强征等同。至于和籴的摊派也很不合理,“权势多田之家,和籴不容以加之”,重担主要落在贫弱户和中小地主的头上。

贾似道实行公田法,继续增发纸币,则是为了收购豪强之家的土地,亦即将从百姓手中强征粮食,改为低价从豪强之家手中征发土地。其掠夺性质虽强,但负担从贫弱户和下户,转移到富有田产的豪强之家,这就是一个进步。

至于公田上佃户的租税,比起豪强之家佣耕的租税更高,这个情况确然是严重。豪强之家为了留住佃农,往往会降低佃户的税米,以取得佃户的爱戴。自耕农由于租税繁重,便乐于出卖土地,投身豪强成为佃户,于是自耕农更少,国家财政更加困难,剩余的自耕农所承受的赋役就更加严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其实贾似道之营公田,与曹操行屯田、明代施卫所,有相似之处。要在外敌侵逼、军费浩繁的局面下,为国家续一线之命,解决财政问题,对于公田雇耕户加重剥削是免不了的。然而这样的做法却减少了对底层百姓压迫最繁重的和籴,是以南宋虽然灭亡,但毕竟是全民抗战,轰轰烈烈地亡于国力远胜于自己的蒙古,而不是被内部的义军和蒙古里应外合所剿灭。

有人认为公田法对大官僚、大地主没有起到太大的抑制作用。然而,所谓“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在贾似道上台执政之初,凭借其鄂州战功和此前一些经济与军事方面的成就,朝野无不为之欢欣鼓舞,著名学者王柏献诗歌颂他“义概包宇宙,智略吞群英”“归来辅皇极,一稔舒群情”,当时士大夫们对贾似道的钦佩态度可见一斑。惯于任情褒贬人物的太学生们,也争相称其为“师相”“元老”和“周公”。可是当贾似道着手实施一些不利于贵族、官僚和地主阶级眼前利益的政策时,就立即遭到了他们的猛烈反对。贾似道身败名裂以后,这些政策措施就作为他的一大罪状而载入史册。

南宋最终还是灭亡于经济破产,但那是因为忽必烈已经完成了对北方的整合,北方人口也不断恢复,因而对南宋形成国力碾压,贾似道在其时代局限下,已经尽力了。

当然,贾似道确实有着生活奢靡、结党、排除异己的问题,党羽亦多有并不清正之人,这是事实。然而这其中也不乏夸大之辞,如有记载称贾似道的豪宅范围从葛岭山上一直延展至西湖边。只从文字描述来看,贾似道似乎显得穷奢极欲,但如果看地图,就能发现原来葛岭本来就在西湖边上,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明代大改革家张居正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后者死后亦遭到报复,家业被抄,妻子儿女受到迫害,甚至差点被鞭尸,与贾似道的遭遇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