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父母抱着富养女孩的观念,竭尽全力给予女孩最好的物质生活。但父母没有意识到,一个人若长期生活在蜜罐里,就会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毫无危机意识。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那么他就应该远离舒适生活区,让自己独立起来,学会品尝生活的苦。
但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在给予优渥的物质条件给女孩时,误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能知晓生活的不易,从贪图享乐的环境中抽离出来。真的是这样吗?父母如果真这样想,那未免太天真了,一旦女孩习惯了优渥的生活环境,对吃苦耐劳缺乏必要的认知,将来踏入社会,她又如何肯放下姿态去吃生活的苦呢?
别在本该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青春期正是女孩性格塑造与道德品质养成的最佳时期,父母若在此阶段不加以重视,纠正女孩贪图享乐、坐享其成的思想意识,就会让其误以为:
第一,生活都是一帆风顺的,不会存在挫折与磨难,自己会一直享受这样的生活;
第二,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与父母的不易。
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女孩的意志力和进取心被日渐消磨,且无法独立,日后,当生活的艰辛和磨难一起向她袭来时,她就会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应对,甚至对父母的所作所为心生埋怨。
林伟夫妻俩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年收入非常可观,对于独生女冰冰,夫妻俩抱着富养女孩的观念,竭尽所能给其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所以,冰冰从小到大,吃穿住用一直都是最好的,在她看来,父母挣钱就是给自己花的,如果不花,那父母的钱不是白挣了吗?抱着这一想法,冰冰坐享其成,好逸恶劳,尽情挥霍着父母的劳动成果,并以此为荣。
可好景不长,因林伟夫妻所在的公司被其他大型公司收购,导致夫妻俩的职务被人顶替,双双被裁员。由于夫妻俩平时没有理财意识,再加上消费没有节制,短时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失业后的日子难免过得紧巴巴。他们俩倒没什么,但13岁的女儿冰冰却不乐意了,从之前的保姆伺候到现在的事事亲力亲为,她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以至于整天唉声叹气,无心学习,甚至一度埋怨父母无能。
冰冰的情况并非个例,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这当中除了孩子贪图享受安于现状的原因外,最重要的还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爱的太满必然就会过犹不及,父母虽然给予了女孩物质上的丰盈,但重物质轻精神的教养方式却让女孩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只知享受,不知感恩,只知索取却不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何意。“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当孩子习惯了物质生活的享受时,你让他放弃眼前的舒适,谈何容易。
与其日后招致孩子的怨恨,不如从现在开始,趁着孩子们的性格和品行还未定型,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吃生活的苦,学会感恩和付出,如此才能锻炼其吃苦耐劳的品质,提升他们的责任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的道理父母不会不明白,既然明白,何不试着动手去做呢?当你摒弃物质的过度给予,不再娇惯,不再放纵,而是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为己任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吃得了生活的苦的孩子,早已变得坚强独立起来,做好了迎接生活挑战的准备。
那么,作为父母,要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从舒适区走出来,学会吃生活的苦呢?
(1)学做“狠心”父母让孩子吃苦。
只会享受生活,将来如何撑起生活?为人父母,如果真的爱孩子,不妨为孩子考虑得长远一些,学做“狠心”父母让孩子早日品尝生活的苦,体验生活的不易,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从中得到历练,也可以丰富孩子的阅历,即使他将来踏入社会,也能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的得与失。
(2)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孩子之所以贪图享乐,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必然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想要孩子学会吃生活的苦,父母首先就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让孩子去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培养孩子吃苦的精神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在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很难不幸。
基于此,父母要从培养孩子吃苦的精神出发,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有意识地对青春期女孩进行吃苦教育,一旦这种信念与精神在女孩心中扎了根,无论顺境逆境,她都能坦然面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