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我儿子胆子特别小,我该怎么办?
比如:在课堂上,不敢当众发言;受委屈时,就一个人默默躲在墙脚哭泣;从不在人前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事情也不敢与老师、父母说,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游乐场没有兴趣,害怕带有稍许刺激性的游乐项目;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不相信自己能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色……父母的这些烦恼,让浩浩的妈妈感同身受。
浩浩就是一个特别胆小的男孩,一遇见人就往妈妈身后躲。在学校里,为了避免遇见老师他会选择绕道走。一只蟑螂都能把浩浩吓得号啕大哭;朋友家的小狗,也让浩浩心生畏惧。
有一次,浩浩正在吃小鱼干,邻居家的小猫跑了过来,吓得浩浩哭了起来。为此,浩浩的妈妈还与邻居大吵了一架。浩浩的爸爸妈妈都很苦恼,胆子这么小,浩浩以后可怎么办才好?
浩浩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要整夜开灯,5岁了还不能独立睡觉。如果浩浩半夜睡醒发现自己是独自一人,便会一个人偷偷抹眼泪。如果遇到电闪雷鸣等恶劣天气,浩浩更是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在浩浩小时候,爸爸妈妈还认为是浩浩年龄小,长大后就好了。但随着浩浩年龄的增长,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愈发严重了,为此浩浩的爸爸妈妈焦心不已。
男孩不敢冒险、不敢尝试,该怎么办?这是令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是什么让男孩不勇敢呢?
首先,父母需要弄清楚男孩为什么不敢尝试,不敢冒险?这种害怕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知道了原因父母才能对症下药,减少男孩的恐惧感,增强男孩的勇气。
具体而言,男孩不敢冒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男孩天生胆小。父母性格内向、社交能力比较弱,男孩遗传了父母的性格。
第二,家庭环境因素。有的男孩从小由爷爷奶奶照看,接触的圈子有限,男孩所接触的思维和事情十分有限,难以形成独立的性格。另一方面是隔代教育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男孩被过度溺爱,事事被爷爷奶奶代劳,依赖性很强,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
第三,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小时候,当男孩调皮捣蛋时,有的父母会用“大黑猫”“鬼”“大灰狼”来吓唬男孩,使男孩产生恐惧心理。当男孩出去玩时,有的父母会用“外面有很多坏人”“坏人会把你带走”等话语阻止男孩出去,使男孩产生外面的人都是坏人的感觉。
第四,父母对男孩的限制过多。比如,当男孩攀爬时,家长担心男孩会掉下来,从而限制男孩攀爬;当男孩去河边喂鱼时,父母担心男孩会掉入河中,从而限制男孩到河边去;当男孩想与宠物亲近时,父母担心男孩会受到宠物的伤害,就将宠物描述成“巨大的野兽”使男孩产生恐惧心理,令男孩对宠物望而生畏,从而造成男孩不敢尝试新事物、不敢冒险的心理,男孩自然也就形成了胆小怯懦的性格。
第五,男孩的朋友圈选择不正确。有的父母发现男孩性格胆小怯懦时,会想当然地鼓励男孩与年龄较大的人交朋友,认为年龄较大的人胆子也大,殊不知,胆量的大小与年龄并没有直接关系。将男孩置于不合适的圈子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不同年龄段的男孩的身体和心理成熟度大不相同,将男孩置于年龄较高的朋友圈,会让男孩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意,从而产生社交恐惧感。
当男孩不敢冒险时,父母首先会想到让男孩勇敢起来。那么,什么是勇敢呢?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夸赞那些遇到风波能够波澜不惊、风轻云淡地处理的男孩非常勇敢。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男孩也是勇敢无畏的人,不想自己的男孩成为唯唯诺诺的人。然而,有的父母认为只要胆子大,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就是勇敢。实际上并非如此,没有智慧的勇敢可能只是鲁莽。
崇尚勇敢、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勇敢的人,是男孩的天性。但是,对于年幼的男孩而言,很难分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当男孩误将“鲁莽”当成“勇敢”时,父母需要警惕起来,多了解男孩的想法,如果男孩产生鲁莽做事的想法,父母需要想办法防止危险发生,并且做好相应的处理。
勇敢与鲁莽,两者虽然有相同之处,但从本质上来说却截然不同。勇敢的人是智慧而冷静的,鲁莽的人是热血而缺乏思考的。勇敢的人是“张飞穿针,粗中有细”,鲁莽的人是意气用事,一意孤行。
父母在进行性格教育时,需要多鼓励男孩的勇敢行为,尽量避免男孩的鲁莽行为,这就要求父母需要教会男孩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做出让自己与他人收获最大、损失最小的勇敢举动。
作为父母,都希望男孩能够胆大心细、有勇有谋,但男孩的性格是多样化的,有的男孩胆子很小,对此,一些父母便训斥男孩,甚至是嘲笑男孩,将男孩视为“胆小鬼”,这些不合理的标签会给男孩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不仅无法改变男孩胆小的情况,反而会加重男孩的心理负担。
因此,父母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帮助男孩克服胆小,从而培养起男孩勇敢的品质。具体而言,父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让男孩正视他的恐惧感。
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当男孩意识到他们所恐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才会相信父母对恐惧事物所做的解释。因此,父母对待男孩令男孩恐惧事物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当男孩恐惧小动物时,父母可以讲一些关于动物的科普知识,告诉男孩与这些动物的相处之道。同时,父母还可以带男孩去宠物店,让男孩抚摸小动物,通过亲身接触,增强男孩的安全感。
(2)父母要树立勇敢的形象。
喜欢模仿是男孩的天性,父母的喜好、性格特征对男孩的影响极大。如果父母想培养男孩勇敢无畏的性格,父母需要自己树立起勇敢的形象。除此之外,父母也可以和男孩分享自己曾经害怕过的某些东西,而现在已经不害怕了的经历。这样,男孩就会明白“害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而走出害怕是一件勇敢的事。
(3)用男孩的语言与男孩交流。
比如很多男孩害怕鬼怪,那么男孩眼中的这些鬼怪是怎么来的呢?大多是从童话故事书中看来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给男孩讲述唯物主义等理论知识是难以取得成效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讲童话故事的方式,告诉男孩鬼怪是故事里的,而不是现实中的。用男孩熟悉的方式与男孩交流,男孩就会很容易接受,并且消除恐惧心理。
(4)透过现象看本质。
男孩可能通过言行不一致来掩盖他们真正所害怕的事情。比如,当父母外出时,有的男孩哭闹不止,拉扯父母的衣服挽留父母,表面上看起来是舍不得父母外出,实际上是害怕一个人在家里。因此,父母要认真观察男孩的日常言行,透过现象看到男孩惧怕的本质,然后对症下药,治好男孩的恐惧心理。
(5)从小培养男孩的独立性。
很多男孩恐惧的根源就是缺乏独立性,小时候很多事情被父母包办,男孩的能力与认知都没有发展的机会。当男孩上幼儿园之后,相比较同龄的小朋友,可能某些方面会存在一定的落后,从而让男孩产生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做好的畏惧心理。
男孩爱拼才会赢,所以,父母需要明白有一种爱叫作放手。如果父母能放手让男孩勇敢冒险,能宽容看待男孩冒险后的失败,又何愁男孩不能成为勇敢的“男神”呢?又何须担心男孩不能在未来取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