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节的开头,先来看下面一则例子。
作为班上的尖子生,李明耀深受老师们的喜欢。班主任希望他能担任学习委员一职,这样便能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带动班上的学习氛围。但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是,李明耀以当班干部会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为由拒绝了。他告诉老师: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当学习委员完全没有意义,不会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带来任何帮助。
李明耀的自私让班主任有些吃惊,班主任不禁回想起李明耀在班上的过往:他从不会帮助他人。李明耀几乎不会参加班集体组织的课外活动,也从来不会为向他请教问题的同学讲解难点……
班主任原本以为,这只是因为李明耀成绩好有些高冷而已,便没有放在心上,但是从这次的事情上看,李明耀是真的有些自私。在班主任看来,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能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而是否有良好的品德才是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重要标准。对于李明耀自私这一问题,班主任准备和李明耀的父母谈谈。
于是,班主任来到了李明耀的家里,想进行下家访。
由于来得不是时候,李明耀家里正在吃饭,于是班主任让李明耀妈妈先去吃饭,吃好了再谈,自己便坐在客厅等待。在等的过程中班主任听到了李明耀和家人的对话:
“奶奶,我要吃那个鸡腿!”
“好好,这几个鸡腿都是你的!”
“爷爷,我们换个椅子坐,你那个椅子有垫子,坐着舒服些!”
“我把垫子给你吧!”
……
听到李家人的对话,班主任终于知道为什么李明耀这么自私了,都是家里人溺爱的结果。
由于现在很多男孩都是家里的独子,在父母、爷爷奶奶以及外公外婆的宠爱中长大。虽然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很多时候父母过度的溺爱和保护,变成了男孩成长路上的“坑”,让男孩形成了畸形的心理性格——自私和霸道。自私的男孩从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是否开心,对他人的感受视而不见。
很多男孩之所以会自私,主要是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所致。由于父母的过度溺爱,对男孩有求必应,对于男孩所犯的错也是无条件地包容和放任,使得男孩认为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是无条件的、理所应当的,这样一来男孩自然不会为他人考虑了。
如果父母不重视,那么自私将会给男孩带来严重后果。要知道,如果男孩长期处于自私的状态下,其心理会逐渐发生扭曲,不利于男孩的心理健康成长。此外,长期被自私侵害的男孩也会面临很大的社交困难,对其将来走入社会、立足于社会是极其不利的。因此,父母要正确地引导男孩,不能任由男孩的自私心理继续发展。
父母只有引导和帮助男孩远离自私,让男孩学会同情和博爱,男孩才能成为一个拥有乐于助人等高尚品德的人。对于如何引导,希望父母能从以下几点建议中有所启示。
(1)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榜样。
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榜样已经是老生常谈。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男孩。有着同情和博爱之心的父母,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男孩。男孩在看到父母孝敬长辈、友善邻里、乐于助人时,会向父母看齐,学着孝敬父母、友爱朋友、乐于助人,久而久之就会拥有同情与博爱的优秀品质。
(2)父母要摒弃对男孩的溺爱。
在家里,父母不要对男孩过分溺爱,对于男孩不合理的要求,要适时地拒绝。此外,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特殊对待男孩,如好吃的都留给男孩吃,给男孩用的穿的都是家里最好的,等等。父母要让男孩明白,他人对他的好不是理所应当的,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是人人平等的,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长此以往,男孩会逐渐明白自私不是自己的特权。
(3)让男孩学分享。
父母应该从男孩很小的时候开始教他学会分享,让他从分享中体会到快乐。当男孩懂得分享时,父母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以鼓励男孩的分享行为。当男孩将分享当成习惯,自私也自然会远离男孩。
(4)教男孩学会换位思考。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男孩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让男孩感受到他人的感受,男孩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而不是事事以自己为先。
(5)用实际行动教男孩同情和博爱。
仅仅依靠向男孩讲道理,是很难让男孩真正明白什么是同情和博爱的。父母应该用实际行动教男孩同情和博爱,如多给男孩看一些关于贫困山区孩子们现状的新闻,让男孩知道,有很多人是非常需要帮助的,并和男孩一起**心捐助,这样可以让男孩真实地感受到同情和博爱力量,进而学会同情和博爱。
自私是毒瘤,会侵害男孩的身心健康,同时更是男孩未来前行之路的障碍;而同情和博爱则会温暖男孩的内心,让男孩的成长之路充满阳光。只要父母用心地浇灌和呵护男孩的同情和博爱这颗心灵之花,他日必芳香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