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否定打击的孩子,即使再优秀也会自卑(1 / 1)

有位妈妈转给我一则新闻,令人痛心的同时,也让人唏嘘不已:西安一个九岁的小女孩,从15楼自己的卧室里跳楼,当场死亡。在最后的时间里,小女孩曾发语音给妈妈说: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5点交,只有25分钟了,完成不了。还提到老师要求写一页半,而她当时只写了一页零一行。小女孩说话的语气很沮丧,但妈妈只是鼓励她尽快完成。下午6点左右,两个堂妹在客厅睡着了,爷爷下楼倒垃圾,回来后敲小女孩的屋门没有回应,过了一会儿仍然没有反应,撞开门后发现,窗户开着,人不见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让一个本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站在高楼之上,毫无恐惧地一跃而下,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解决眼前的一切?

在她的两封“十字遗书”中似乎能够找到答案。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和遗书在一起的还有未完成的作文,她的作文文笔流畅、字迹工整,对于一个九岁的小女孩而言,这已经很难得了,但她仍然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直到要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时,也不忘记跟妈妈说“对不起”,懂事得让人心疼。

这略知一二的细节已经透露出,她其实并非自己口中的“干什么都不行”,但这样的自我否定却已经深深地印刻在她的心里,让她无法自拔,也无从寻得帮助。

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根本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主要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可见这个小女孩一定是长期受到了太多的否定。

1.自我的否定来源于父母的否定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孩子真矫情,说不得、打不得,动不动就自杀,完全不考虑后果。很多事情在我们成年人看来不算什么,不值一提,甚至觉得孩子是在小题大做。那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他们会因为系不上扣子而大哭一场,因为一个纸箱子坏了而大发雷霆,因为和小朋友闹别扭而气得不吃饭。

如果此时我们的反应是:

这有什么好哭的,继续学就可以了嘛!

一个破纸箱,咱家多得是,值当的吗?

多大点事啊,还不吃饭了,至于吗?

这无疑是在告诉他:

这样做不对!

这样做不行!

这样做没意义!

美国幼儿教育家莉莲·凯茨说:有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并因此逐渐地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具体是什么原因呢?

莉莲·凯茨总结了三点:给孩子定过高的学习目标;过早进行知识传授;经常否定和负面暗示。

对孩子进行不符合年龄的知识传授,本身就有难度,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而此时如果父母再不停否定孩子:这么简单都做不好!怎么这么笨!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认同了这个评价:我就是笨!一旦形成自我否定,那么胆小怕事、自卑不上进也就是必然的了。

莉莲·凯茨说,这是习得性愚蠢。习得性愚蠢并不单指学习、写作业,它存在于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甚至很多隐性的方面你根本没有察觉:

吃饭时:怎么吃这么慢?挑食不好,不要挑三拣四的!

洗漱时:刷个牙也刷不好,又把衣服弄湿了,哪有那么多时间光给你洗衣服啊!

做饭时:别在这添麻烦了,你还小呢,弄不了,赶紧出去!

收拾时:玩具又摆一地,光知道玩不知道收拾,玩完就不知道收起来吗,要我说多少遍啊!

……

或许你没有直接说过孩子蠢、笨、没用、什么都做不好,但这些嘴边儿的话同样是在向孩子暗示,他不听话、不懂事、做不好。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是他的世界,他所接触和认识到的一切事物、观点都来源于父母。父母否定孩子,就会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他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价值,一旦遇上困难或受到刺激就很容易走向极端。

开篇那个九岁小女孩在写下“为什么我什么都干不好”之后的纵身一跃,便是这样的结果。

2.被否定的孩子,即使再优秀也会自卑

访谈节目《十三邀》有一期邀请到了姜文。令人诧异的是,旁人眼中洒脱、自信、有能力的姜文,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心一直充满挫败感。当许知远问他:“生活中有没有充满失败感的时刻?”姜文坦言:“我人生最大的挫折,是父母的差评。”

姜文的母亲是一名教师,虽说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却从来没有给过姜文一句肯定。

姜文考上中戏,想让妈妈高兴高兴,结果把通知书拿回家,妈妈看了一眼,直接扔旁边说:“有一盆衣服还没洗,别跟我聊这个,洗衣服去。”

他和朋友吃饭,听朋友说,给妈妈钱、给妈妈买房子,朋友的妈妈很高兴。姜文听后,也给妈妈买房子,可妈妈并没有很高兴,还不乐意去住。

姜文多次说过母亲不爱看他演的戏,最爱看王志文演戏;他从来没有做过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即使自己特别努力地去改善,也丝毫没用,始终得不到妈妈的认可。直到2017年母亲去世,他也没有等到母亲的一句肯定。

心理学家认为,自卑可以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原生自卑形成的最常见原因。

曾有一个朋友这样跟我说:她毕业的学校是985,在国外完成硕士学位,专业也很热门,毕业后的工作也得心应手、顺风顺水。可始终觉得自己很差,害怕失败,所以只有比别人更努力才不会被贴上“笨”的标签。

自卑跟一个人的年龄、阅历、成就无关,往往始于儿时,却终其一生。

多少父母以爱之名行打击否定之实,不断地强调孩子的缺点、错误,甚至与他人比较、用恶毒的话刺激他们,试图以此换来一个优秀、有主见、有能力的人。

不能吗?能,但是凤毛麟角。而大部分人最终就真的活成了父母口中的样子。

3.真正的爱是尊重与接纳

(1)改变视角、尊重孩子

尊重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孩子当作你的同事,你还会命令他吗?会随便质疑或否定他吗?会摆脸色给他看吗?答案肯定是,不会!所以,不要总是站在成人视角去看待孩子,先改变你的视角,因为你的视角会影响你的想法。

(2)可以否定行为,但不要否定人格

孩子的身心还在成长期,走弯路或犯错误都是难免的。作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指出并帮助孩子去改正。但在这个过程中切记:否定行为可以,但不要否定人格。比如,孩子在外边踢球时故意冲着邻居家的玻璃窗踢;写作业时多次做错同一道题;吃饭把碗打翻了……很多家长张口就说孩子:

“你有毛病吗?故意朝别人家的窗户踢?踢坏了你赔吗?”

“简直笨到家了,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错了三次,猪脑子吗?”

“这么大了一点小事也做不好,就是个废物!”

这些侮辱、讽刺、挖苦的话除了伤害和打击孩子之外,一点帮助改正的作用都没有!

我们需要做的是,以坚定的态度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后果是什么,以及有哪些方式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3)无论你怎样,爸爸妈妈都爱你

孩子犯错后,除了指正之外,还要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没有改变的——“我们不会因为你不听话、做错事而不喜欢或不爱你”。对于孩子而言,被否定和批评都不可怕,只有爸爸或妈妈不爱他,才会让他觉得真的可怕。

所以,每次管教CC,我都会毫不吝啬地表达我们的爱和我们的期待:

妈妈理解你不想输的心情,但打人是不可以的,你可以跺脚、大喊发泄,妈妈可以陪着你,不管你多生气,生谁的气,我们都依然爱你,不受任何影响,我会陪你直到你感觉舒服,但你不能打人。

你上课玩橡皮是不对的,所以我才会收走,妈妈这么做是希望你能认真听老师说话,快点学会老师所教的。

不要让我们的爱成为鸡肋。让孩子知道父母之爱没有附加条件,爸爸妈妈是他永远的依靠和港湾,这是养育的底线。如此,余下的附加值才有意义。父母可以为孩子遮风挡雨,可以为他们指明方向,但请让他们有机会成长为他自己。将来,他或许不会成为你想象中的那个人,但一定能活出他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