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说到养育孩子,立规矩,必然是众多父母都绕不过去的一件事。就像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所说:“孩子三到六岁,一定要性格培养到位。而所谓性格培养,就是给孩子立规矩。”
不过,我经常看有爸爸妈妈给我私信说:“立规矩根本不管用!”
经常跟孩子制定规矩时说得好好的,但是当孩子触犯了规矩,该他承担后果的时候,又是哭又是闹,最后只好作罢。其实,很多时候无法执行的原因,不是孩子难管,而是规则设置得不合理。立规矩,比执行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设置触犯规则的后果。
给孩子制定一套合理的规则,你真的会吗?
1.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
首先,我们要明白,给孩子立规矩最重要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做一些事情的后果。帮助孩子用好的行为取代不好的行为,帮孩子培养一个健康的习惯。
常见的后果分为两种: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
(1)自然后果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有其自然后果:
晚饭不好好吃,夜里就会饿;
天气很冷,出门不穿外套,就会冻着;
骑自行车玩“漂移”,就会摔倒。
孩子只要真正经历过了,就会明白这件事的后果,也就有了经验。
不想挨饿,饭就会吃饱;
不想受冻,出门就会穿上外套;
不想摔疼,就要降低运动风险。
对于这类行为,你不需要苦口婆心讲大道理、立规矩。只需要提前跟孩子说清楚可能的后果。
如果他坚决不听,到时候你坚持别心软妥协就成。当然,也别“火上浇油”,只需要耐心地安慰并陪伴孩子,陪他接受后果就好。我们和孩子不是敌人,父母永远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是故意在针对他。
(2)逻辑后果
不过,有些事情的后果没有那么明显,或者承担后果的代价是巨大的:
玩完玩具不收拾,没什么直接后果,但会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孩子如果早上不刷牙,直接后果是龋齿,我们不可能等着它发生。
这些就需要大人的参与,设定一些“逻辑后果”来限制孩子,给他更合适的选择来代替糟糕的行为。这才是立规矩的重点。
不过,在设定“逻辑后果”的路上,有很多陷阱和误区,我也带CC走过不少弯路。
2.如何制定孩子心理上能接受且可实施的有效方案
一时冲动之下想要定出合适的“逻辑后果”很难。
当被娃的各种行为气到恨不得原地爆炸时,你很难保持冷静和理智,脱口而出的规则大多也是报复性的。为了保证执行的有效性,合乎逻辑的结果应该具备这四个条件。
(1)因果要相关
如果设立的规矩和相应的后果之间不相关,那娃就会感觉莫名其妙,所以悔改性就差。
比如CC不好好写作业,那么延长她的写作业时间,减少她完成作业后的玩耍时间就是相关的。但“如果不好好写,今天就不允许看电视”就是不相关的。
事实上我们经常犯这个错,“不好好吃饭就不让你看电视了”“不收拾玩具就不带你出去玩了”,这都是不相关的典型操作。
(2)规则要明确
一定要明确规则,并且告诉孩子这个规则是为了什么。
比如,在给孩子制定每天刷牙的规矩时,可以告诉孩子:“这是为了你有一口好牙,如果牙坏了,就会很疼,还要去拔牙,那什么蛋糕都吃不了了,这是为了你永远都能吃蛋糕哦。”
规则越明确,你越能始终如一地强化,孩子就越容易满足你的期望。而且在惩罚时,也一定要提前和孩子说清楚,要不然在执行的过程中,孩子根本不知道错在哪儿。
(3)惩罚要合理
有的妈妈为了让娃好好地守规矩,往往会设计不成比例的后果。
今天要不吃晚饭,一周都不许看电视了;
玩完玩具不收拾,以后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了。
首先,这么严厉的剥夺和惩罚会让娃很难接受,容易出现严重的抵抗心理。其次,夸这么大海口其实最后打脸的是自己啊!试问,你真的能做到吗?打脸太快的后果就是,娃一边觉得你不近人情,一边不把你立下的规矩当回事。我们给娃立规矩,一定要在自己可执行的范围内,要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我们的目的是帮他们养成好习惯,而不是惩罚孩子。父母作为成年人,一定要理性地思考这个规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留言:“C妈,我跟娃约定好了规则,每次执行他都耍赖。”
我问她是什么规则,她说:“娃做数学题总是不认真,我就跟他约定:错一道,重新写一页(三十道);错两道,写两页。他错了三道,还没说让他写,他先哭起来了,然后哭着闹着不肯写!”
要换作是我也会哭,这样的惩罚太过了,不是吗?虽然约定的时候孩子自己也答应了,但是大多数孩子对自己能力的预估完全不准确,当初的同意约定,也许只是他“以为”自己能做到。咱们当妈的不能自己给孩子挖“坑”,看他往里跳啊。他跳完反悔了,你还反过来怨他说话不算话。事实上,本来设置就不合理啊。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会同意就**或是逼迫他许诺。
“今天不遵守规则,明天就再也不看电视了”“错一道题就惩罚重新写一篇”,即便孩子主动说出了这种话,你也不能真的就纳入规则中。如果你因为他说话不算话而生气了,那我只能说:清醒点吧,成年人!你又不是三岁孩子。
(4)尊重孩子
任何管教的终极目标,都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机会,而不是打击他的自尊心。所以C妈很反对给娃制定的规则是“不听话就关小黑屋”“面壁”等类似会打击娃自尊心的行为。这很容易让孩子因为难堪产生负面情绪,并开启自己的防御机制,最终达不到规范行为的目的。
3.当孩子触碰规则后
最后,再来说说当孩子触碰了规则后需要注意的两点。
(1)要执行后果,也要温柔以待
孩子还小,他所做的一切行为都是因为他的理性思考能力还不成熟,所以生气和批评毫无意义。爸爸妈妈只需要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他触碰了规矩里的哪一条,所以要接受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孩子反抗,你只需要温柔而坚定地坚持,可以通过共情帮助他一起度过。
“我就要再看一集。”
“宝贝,妈妈知道你很想看。但我们约好了,如果你当天非要多看一集,第二天就要少看两集。昨天你多看了一集,所以今天只能看这么多了,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妈妈可以陪你玩会儿别的。只要你今天遵守了,明天还可以看三集哦。”
(2)不要延迟惩罚
当孩子触碰规则后,一定要立即告诉孩子,他哪里触碰了规则,而且告诉他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不要让孩子触碰规则时毫不知情,等到了该接受后果的时候再告诉孩子。
这样一定会和孩子产生争执,因为他会以为你在故意针对他。一个好的规矩可以不伤筋、不动骨,春风化雨般地改善孩子的不良行为。立规矩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