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离不开孩子的关键期教育(1 / 1)

每个妈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功。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呢?其实,只要把握住教育的关键期,引导孩子逐步突破、逐渐实现,积少成多,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有这样两个故事:

故事一:

研究发现,人类的智力、能力、习惯等都存在一定的培养关键期。印度狼孩卡玛拉8岁时,人们从狼窝里发现了她。可是,由于多年以来她都是跟狼生活在一起,她的脾气秉性和生活习惯都与狼群一模一样,比如:不会直立行走,只会爬,过着白天潜伏、夜间活动的生活;到了午夜时分还会嚎叫,完全不懂得人类的语言;只吃生肉,只会匍匐在地上用牙撕咬,不会用手去拿。

为了让卡玛拉恢复人性,科学家们对她进行了努力的教育和训练,但效果却很微小。花费了2年多时间,她才学会站立;花费了6年多时间,才学会走几步路;花费了4年时间,只学会6个单词;直到她17岁去世,智力、能力也才达到正常人类2到3岁孩子的水平。虽然人们想方设法地给她良好的教育,但由于错过了行为培养的“关键期”,她始终都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故事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兵横井庄一逃入关岛丛林,结果独自生活了28年。在这漫长的日子里,他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由于长时间不使用语言,表达能力逐渐退化;由于生活环境改变,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28年后,他成功获救。之后通过不断的训练,重新适应了人类的生活。

从这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关键期有多么重要。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旦关键期的正常行为发展受阻,以后的发展也会遭遇障碍,这种障碍消除起来也是十分困难;第二个故事则说明,只要我们在“关键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后天即使遭遇发展障碍,也可以通过训练重新回到正常状态。由此可见,成长关键期,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所谓教育“关键期”,就是教育敏感期、临界期,即所谓的最佳年龄期,也是最佳的学习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最显著;对孩子实施的教育,多半能事半功倍,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想收获好的教育成果,就比较难了,有时甚至会终身都无法弥补。

实验证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动物身上的某一种或一组行为,会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形成,错过这个时期,就很难形成同样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好“时机”,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键期”。把对动物的实验引申到人类儿童的教育发展中,可以发现,“关键期”对于人类智力、能力、习惯的培养,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6岁以前的孩子职业规划教育

1935年,奥地利生态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洛伦茨做了一个实验,发现小鹅在孵化出的一两天内会自觉追逐它们看见的第一个活动物体。不管是母鹅,还是人类,都会将这个习惯长期保持下去。但若小鹅在孵出后的这一两天内,不与任何活物接触,之后无论是遇到母鹅,还是人类,都不会出现追逐现象。经过多次实验,洛伦茨将这种不需要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内才能形成的反应称作“印刻效应”,也就是说,某些能力的发展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时期进行。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按照一定秩序进行的,都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也应该是有序进行的。如果妈妈的教育不能按照教养的系统规律来进行,孩子的行为培养就会发生混乱。因此,妈妈为孩子设计职业规划时,必须把握好孩子的关键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来制定计划,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按照科学程序做出具体的时间和内容规划。

根据这些要求,6岁以前的孩子,最应该培养以下方面的好习惯:

1.婴幼儿时期。孩子在1~3岁时,都很天真,思维和人格都还没发展起来。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来自妈妈的爱与照顾。这时候,妈妈们要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意,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来自妈妈和家庭的温暖,满足他们对安全感的需要,孩子自然会健康成长。

2.学前时期。学前时期孩子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别人认可自己。这时候,给孩子安排一些固定的课程,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时,不要让孩子接触太过复杂的课程,否则会让孩子备受打击,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此时,关键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16岁的职业规划教育

6~16岁的孩子,应重点培养自信、独立、勤勉、自制、适应性强、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等。在对这一阶段的孩子进行职业规划时,妈妈们要抓住的关键期有这么几个:

1.小学时期。小学阶段,意味着孩子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之路。这一时期的孩子比较敏感,会很快体会到来自生活和学习的双重压力,心理承受力不强的孩子,就会出现逆反心理或者自卑情绪。如果妈妈过度地干预孩子的生活,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厌恶心理。所以,应该放下长辈的架子,试着跟孩子做朋友,充分了解孩子的烦恼,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他们提供建议。

2.中学时期。中学不但是孩子在学习上的分界点,还是生活上的分水岭。这时,孩子们已逐渐拥有了全面的自我意识,还建立起了具有个人特点的思维方式。此时,也是他们开始面对人生选择和生活考验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妈妈们要引导孩子学会独自面对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