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打造真实的触感(1 / 1)

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要尽可能保证真实可信,但个人所讲述的故事是否完全真实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让听故事的人觉得这些故事是完全真实的,也就是说听众的感知和体验最重要。因此,对于讲故事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升听众的真实感触,让他们产生一种感觉:“我所接触到的故事是真实的。”

在提升听众的真实感触方面,最常见的做法是刻画细节,就像第二章中所提到的那样,通过对时间、地点、人物、状态的具体描述,为听众创造一个虚拟的现实场景,增强个人的体验。细节刻画越到位,带来的触感越强,听众也更容易通过这些细节描述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现场。

不过,从本质上来说,任何一种信息接收都是依靠个人的感官系统来完成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以及皮肤都是信息接收的工具,有时候是依靠单一的器官来接收信息,有时候则依靠彼此间的合作。而无论是什么形式,其中的关键都在于它们受到了刺激,鉴于每天所接触的信息非常多,因此刺激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只有那些刺激性更大的信息才能引起关注和重视。

所以,对于讲故事的人来说,必须想办法刺激或者引导听众的感官系统。而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人们接受到的外界信息中,83%的信息是被眼睛捕获的,11%要借助听觉,3.5%依赖触觉,其余的则源于味觉和嗅觉。不同的感官系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

在故事营销中,讲故事的人可以利用感官因素来传递故事当中的信息,他们利用人体感官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开展以色悦人、以声动人、以味诱人、以情感人的体验式情景营销和传播,从而确保听众能够听到、闻到、看到、尝到那些故事。

比如一个士兵,在他向别人讲述战争的残酷以及个人的顽强时,可以对他人讲述自己所经历的战争故事,不过为了提升这些故事的说服力,为了突出和强化自己的形象,可以选择向他人展示自己身上的伤疤,这是视觉冲击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伤疤的触摸,听众可以从触觉上感受战争的可怕;除此之外,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士兵也可以描述机枪或者飞机的声音,通过听觉刺激来描述战争。由于对感官系统进行了有效的刺激,整个故事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运用感官系统来讲故事在生活中很常见,肯德基会在广告中播放享用汉堡的细节片段,面馆的老板会让顾客品尝并感受面的美味,卖锅的店家会安排消费者用锤子敲打自己的大锅。所有这类营销都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的共同点就是充分调动听众的感觉器官,引导听众充分感受故事中的内容,并在内心留下深刻印象。

一些技巧高超的人,可以运用语言描述来刺激听众的感官,不过这种感官刺激多数都是心理因素,可以说这些刺激基本上来源于对故事内容产生的联想。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提到一些更容易引发联想的词汇,尤其是一些感官描写的句子或词汇。

比如一些形容色彩或者描述视觉画面的句子,容易引起视觉上的刺激和联想;一些描述声音的词汇或者听觉画面的句子,则会引起听觉上的刺激和联想;一些描述触觉的词汇容易引发听众的触觉刺激。除了这些感官性比较强的词汇和句子之外,还有一些内涵丰富的词汇同样容易引发联想,这些词汇或者句子本身就具备明确的指向性和暗示性,容易引导听众进行感官上的体验。

有一个盲人在街头行乞,他还刻意在胸前的牌子上写着“我是瞎子”几个字,可是大街上并没有多少人给他钱。另外一个盲人乞丐也在街头乞讨,但是他胸前的牌子上写着这样几个字:“现在是春天,而我是瞎子。”

相比之下,第二个盲人的自我介绍更具质感,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原因就在于通过春天这个介质,可以在视觉上、听觉上、嗅觉上产生更多的联想,毕竟春天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和鲜明特色的符号,人们轻易就可以对这个词产生各种丰富的联想:漫山遍野的鲜花、绿色的草地、在池塘里嬉戏的鸭子、沙洲上优雅的白鹭,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以及穿着蓑衣的老人。

很显然,“春天”这个词包含的意境非常丰富,而任何一种意境都会与“盲人”这样的现实产生强烈的冲突,还有什么会比看不见春天更加让人动容的事情吗?当“春天”这个词出现在故事当中时,会让他人更加深刻地感知“失去视力”所带来的痛苦。

讲故事的人需要尽量在故事中加入一些真实感比较强的语言元素,让听众能够感同身受。除此之外,讲故事的人还能够借助肢体语言的动作来辅助,以此来演示自己所遇到的那些事情。

比如某个人讲述自己曾在地下室居住所遭遇到的大老鼠时,告诉他人老鼠连尾巴加起来足足有三十几厘米长,也许听众对这种描述并没有太深的触动,如果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老鼠有多大,恐怕很多人都会感到紧张和恐惧。肢体动作的直接和形象表达通常会给听众带来更强烈的冲击,它既可以单独用来表达和描述,也可以起到辅助口头语言表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