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管理不是搞时间的平均分配
在提到时间管理的时候,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在他们看来,时间管理似乎就是时间的平均分配,即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罗列和整理出来,然后把时间全部分配到每项工作当中。这种想法的核心思想在于24小时之内将所有的事情做完,而且保证每件事情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时间保障。
但事实上,平均分配根本就不现实,想要在一天内做完所有事情也不现实,真正的时间管理并不是为了分配时间,而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首先时间是非常有限且宝贵的,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将这些宝贵的时间消耗在那些最有价值的事情上,提高那些时间的利用效率和价值。如果将时间一点点分配到不同的工作任务和事情上,实际上极大地分散了时间的价值。
一个人每天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在工作中,我们可能有一大堆的工作任务,包括整理文件、回复邮件、给老板打印文件、和同事一起讨论方案,或者想办法做好计划,这些工作不可能全部都必须做完,一切以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为主,一切以我们是否能够提前做好自己需要去做的那些重要的事情为基础,如果我们一整天都必须集中精力做好某一件大事,那么其余的工作就没有必要再去计较了。
正如同前面所说的一样,我们在一天中可能只需要做3~4件重要的工作,或者只需要将6件大事优先罗列出来予以解决,至于其他一些不重要的工作,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时间短缺的情况下花费时间去做。如果我们试图将一天之内的十几件事情都纳入计划和安排之中,那么时间就会显得很紧凑,一旦我们将时间分配到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就意味着我们花在重要事情上的时间会被极大地压缩,这种压缩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毕竟当我们减少对某项工作的投入后,相应的产出也会减少。
就像公司里的主管一样,只需要负责做好公司部门内的管理工作即可,可以说一整天都可以将大部分精力用在管理工作之中,这个时候他们的管理往往会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一旦新的部门经理上任后,要求主管必须到生产线上工作,也就是兼做管理和生产,从表面上看,主管似乎可以身兼多职,每天都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是当时间被分配在更多的工作任务中之后,原有的管理时间被压缩了,各个方面的投入也会相应地减少,最终导致管理不到位,这时候整个管理活动就容易出现问题。重要的是,主管的主要任务以及发挥价值的地方原本就是管理岗位,在这个位置上,他才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他的时间利用才变得更有意义,而生产多少东西并不是他应该考虑的事情,更不是他所擅长的事情。
更为直观地说,如果一个员工每天做某一项工作A可以为公司创造2万元的价值,而且这项工作并不是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往往需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而做其他事情虽然也能创造价值,但是价值比较低,如完成任务B将会创造200元的价值,完成任务C只能创造180元的价值,而做其他类型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更低。那么,公司最好还是安排员工一天之内先做任务A,如果是花2个小时做任务A,2个小时做任务B,2个小时完成任务C,再花费几个小时分别做其他工作,那么这些不同任务相加后,所创造的价值将远远低于2万元。
很显然,搞平衡、搞分配都不是时间管理的主要目的,也不能体现时间管理的本质问题,如果我们觉得只有把所有工作做完了,时间才不会被浪费掉,那么我们反而更容易造成严重的浪费。因为每天真正能够产生意义和价值的工作也就那么几件,多数工作时间处于一个低价值的状态,平均主义只会稀释那些用在重要事情上的时间,并且让时间变得更不值钱。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难易程度也不相同,主观地进行时间的分配其实并不科学,工作中也不需要大搞平均主义,最好的时间管理法就是在最佳的时间段做最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才能放大时间的价值。在时间管理中,平均分配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平衡也是一个伪命题,在多数时候,我们是不需要让所有的工作项目达成一个基本的平衡状态的,也不需要刻意让所有的时间被平均切分成好几个选项。将时间平均分配在各项工作中既不现实也不划算,只有将自己的时间资源集中起来,运用到一个优先的事项中,我们才能够将时间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水准。
有时候,我们即便列好了任务清单,但是这些任务清单必须体现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段内解决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才有时间做其他事情,而不是我们一开始就需要确保所有的事情完成。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一个注重时间效率和时间效能的人,是不会轻易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他们认为不值得去做的工作上的。毕竟当一个人准备将工作全部做到位后,往往正是时间管理出现混乱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