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米粒灸 米粒灸效果很好,但是用起来要谨慎(1 / 1)

艾炷的大小其实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就我目前所接触的直接灸,患者能接受的:最大如绿豆,次之如小麦粒,再次之如麻雀粪,最小如米粒或半粒米甚至三分之一粒米。另有大如莲子或枣核或蚕豆或箸头等,这种则过于大,烧灼皮肤特别痛,一般人不能忍受。

即便如绿豆大或小麦粒大,我本人也忍受不了,试想连我作为医者都怕,何况患者?

于是我就在想,米粒灸,这个名称喊了一千多年(甚至更久远),这是为什么?

难道古人真比我们能忍痛?

我在读《针灸资生经》时,提到大的艾炷底座广三分,宋代的三分约等现代的一厘米,这实在过于巨大,底座的直径真就莲子那么大了,也怪不得现代有些医家为了给患者做这种大艾炷灸之前,要先在穴位上注射麻药,要不然一般人非得痛晕过去。

又提到在头与四肢,可以依小竹箸头作,这个筷子头,在我看来也比较大。

再小点的,书中提到给小儿(七日以上一岁以内小儿)灸,用雀粪大小。

讲到这个雀粪大小,我想当然地以为是老鼠屎那么,心想这么大,小孩真能受得了?

于是我叫药房给我进了一点白丁香(即麻雀屎,也就是上文提及的雀粪),拿回来一看,这麻雀粪也没有多大呀,跟泰国香米的米粒大小差不多,也就是说,雀粪灸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米粒灸嘛。

可见古人也不是都蛮干。

说回麦粒,我也同时叫药房的同事给我准备了麦粒,我好对比一下麦粒、雀粪、米粒的大小,结果同事不仅给我准备了一份小麦粒,还多准备了一份浮小麦的麦粒。

这样一对比,发现小麦粒很饱满,只比绿豆小那么一点点,而浮小麦粒则小多了,浮小麦的麦粒就跟泰国香米粒大小差不多。

于是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小麦,跟一两千年前的小麦,是一个概念吗?

我们现代的小麦,颗粒极饱满,是农业科技,以及农业科技人员一代代的不懈努力选择优质配种育种的结果。

而回想两千多年前的小麦呢?

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龙说:“现种植的麦子每株麦粒为20粒到30粒,而两千多年前吐鲁番盆地的每株小麦平均麦粒为10粒……”

两千年前,一穗有10多粒,现代有20~30粒,这是麦粒数量上的变化,就是无法考证到重量上的变化。

在《考古》1987年11期中,有记载轮古群巴克古墓遗址中发现有麦穗和麦粒,其麦粒长0.6厘米,可惜没有记录到宽度。

靳桂云在《中国早期小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文写道:西周原王家嘴地点出土的炭化小麦进行了测量分析,其结果是小麦121粒,其中1粒属于龙山文化时期——小麦特征很典型,圆柱状,背部隆起,腹沟很深,其中随机抽取20粒进行测量长宽平均值为3.39毫米、2.61毫米,比现代小麦稍小。

可以看出,两千多年前的小麦,确实比较小,就如现在的米粒大小。

但其实无论是麦粒还是米粒,作为农作物,本身就有大小颗粒的不同。像东北的珍珠米,就很粗。

这样一来,就无法给出明确的标准了。

像我们在门诊平常所做的米粒灸,其实都没有一粒米大,高3~6mm,粗0.8~1.5mm,非常小。

这种艾炷,搓起来,其实无法达到教材所说的标准——如圆锥状上尖下平,搓下来往往是两头尖中间粗的榄核形。

古人不建议这样的,他们要上尖下平,而要达到上尖下平,非得要大艾炷才能做到,而上尖下平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能平稳地放在皮肤上,方便点火——“尖则易于燃,平则易于着肉”。

以前人点放艾炷之前,会往穴位上涂点口水或大蒜汁或姜汁,或其他能将艾炷粘在皮肤上的汁液,这些汁液往往黏性不足,一干,艾炷就易于掉落,这个燃烧着的艾炷要是掉到皮肤的其他的地方,就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烫伤,所以才要求大艾炷,底座广,放得稳。

那近现代呢?有凡士林,有烫伤膏,有生肌玉红膏,有紫云膏,这些都是黏性十足的膏,这些膏在穴位上涂上薄薄的一层,即可将细如针线的艾炷固定在穴位上,无需担心掉落。

2004年暑假,我曾跃跃欲试给发小灸列缺穴,将艾炷搓得大,艾绒质量也不好,固定艾炷时,涂的是红花油,因火力大,烫得他嗷嗷叫,我一急想将艾粒抹掉,这一抹就给他蹭掉了一层皮了,吓得我一哆嗦,从此不敢再直接灸。也形成了一道厚厚的心墙,止步于此。后来临床中皮肤病碰得多了,要使用外用药,就学会了做紫云膏,此膏我也常用于烫伤。这么一来,是不是可以用来做米粒灸的固定膏啊?于是时隔14年,在2018年6月16日,我给自己的合谷穴上,涂上了防烫伤的紫云膏,烧了一壮小艾炷,体会了灸感,发现这种疼痛完全可以忍受,于是才算打开了米粒灸的大门。

2018年之后的4年里,我做米粒灸的次数尽管少得可怜,但每案都是捷效,不过就算是在疗效的支撑下我仍然没有大范围应用,为何?

沟通成本,人力成本,这两样就直接让我和患者都打了退堂鼓。

一个痛,一个是容易起疱留疤,这两样,直接就让人开不了口。

2022年6月2日,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以说是心血**,我扪心自问,如果自己不深入体会灸法的功效,我又如何去劝服患者接受这一疗法?

于是我开始自灸。

通过连续一个月的自灸,对于米粒灸算是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了。

尽管我做的是很小的米粒灸,但是灸感很好,如热针一般刺进皮肤,而且这么细的艾炷,起疱的概率也不是特别大,甚至都不起疱,就算起疱也是很小的疱,结痂掉了后,只留下一个小印子,再过一年半载就看不出来了。

后来,我给门诊的小朋友们做米粒灸,发现他们都能接受,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连家长也跟着想要做米粒灸。

有个小朋友,从小就尿床,后背皮肤还特别粗糙瘙痒,我就在身柱穴上给做半粒米粒灸三壮,一周一次,灸第一次的时候,尿床就得到明显改善,憋尿能力增强;第二次灸时,他早上都可以赖床了,以往是一醒来就要去上厕所的;第三次灸时,背上的皮肤明显光滑了,不痒了。

还有个小朋友,经常感冒咳嗽,多的时候一个月三次支气管炎进医院,我给灸了身柱穴三壮以后,那一周就没有再犯支气管炎,而且咳嗽的尾巴也收得很好。

还有个小朋友,以往感冒都有缠绵两三天,做了两次身柱穴灸后,虽然有一天感冒发烧了,但吃了一点药,当天就退烧了,不反复,第二次,精神状态跟没生病一样了,恢复得特别快。

还有个小朋友,霰粒肿,睛睑一圈发红,早上起来眼睛痒、流泪,灸了三间穴、后溪穴各三壮,一周后,虽然霰粒肿还没有消,但是眼不红了,也不痒了,也不流泪了,想着暑假要回老家,就又再来灸一次,这次灸的是二间穴,又再加灸身柱穴预防感冒,因为要回老家了,有什么问题怕不好处理,预防一下。

还有个小朋友,洗澡后吹到空调着凉出现轻微鼻塞,灸身柱穴一壮后,马上就通畅了。

还有个成年人,尿频、尿热、尿急、尿痛,坐在马桶上就起不来了,一直要尿,灸至阴穴、中极穴各七壮,即可离开马桶,又灸三天而基本痊愈。

还有个成年人,畏寒多年,灸大椎穴后,即缓解。

不仅我自己,我的学生,更有大量的患者体会到了米粒灸的好处。

我虽然讲了很多米粒灸的好,但是希望读者不要盲目模仿,一定要辨证选穴,也要会纠偏,出现晕灸要会处理,出现热毒也要会解。

如果想从事米粒灸的医师,我也建议先自灸一个月,充分体验灸感与一些操作细节,再给患者施灸。

一个身上没有灸痕的针灸师,劝患者做米粒灸,是不具说服力的。

读者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就不要轻松尝试了,很容易烫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