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同理心”取得对方的理解(1 / 1)

在实际谈判中,我们会经常为了说服对手、争取对手的理解和支持而煞费苦心。不过,有很多时候苦口婆心的劝说并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南辕北辙、事与愿违的局面。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在说服的方法上是否出现了问题。说服的本身就是做别人的思想工作,它是一个从情感交流到思想转化的过程。要想说服对方并非易事,毕竟每一个人都有自我意识,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在思想上受到别人的支配。为了能够有效地和别人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中达成一致,那么我们不妨运用“同理心”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顺利地达到我们所想要的结果。

有一个青年教师的舅妈犯病了,他想把舅妈接到城里进行治疗。

这天晚上,他早早地下班,回到家里做了一锅红枣饭。妻子回家看到之后,高兴地吃了起来,并问他说:“这么甜的枣市场上是买不到的,你是从哪里弄来的呀?”丈夫回答说是乡下的舅妈托人捎来的。

妻子听了十分感动,说:“舅妈对咱们实在是太好了,年年给咱们送枣来!”丈夫说:“是啊,舅妈真是把我当成亲儿子来养了,我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是舅妈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的,要是没有舅妈,我哪里会有今天啊。”妻子说:“有这样的舅妈,真是咱们的福气,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孝顺她老人家。”

在这个时候,丈夫停顿了一下,叹了口气说:“我听捎枣的人说,舅妈的关节炎又犯了,我想……”

“那还等什么呀,赶紧接来吧,去医院好好看看,别再让她老人家受苦了。”丈夫的话还没有说完,妻子就把他想说的话给说出来了。

这位青年教师原意是想把舅妈接到城里来看病的,但是又怕妻子不同意,于是,就用“同理心”的方式来进行对妻子的说服。先通过吃红枣饭,忆旧情,让妻子的心里对舅妈产生和他一样的感激之情,在情感和思想上达成初步的共识“要好好孝敬舅妈”,之后说出舅妈的病情,从而让妻子说出接舅妈的话。这种说服形式,自然圆满,比那种直接性的表达要高明得多。

有一次,某个机关接到了上级分配的植树任务。机关里的几十名人员都主动报名参加。但是,有几位“老神仙”却有一种“八风吹不动,稳坐安如山”的架势,主任再次对他们进行了动员,可是,他们依然是不愿意接受这项任务,反而和主任打起了哈哈,说什么“年老无力,别给单位添麻烦啦”,“政治表现的机会还是让给年轻人吧”等,搞的主任十分难堪。

下班之后,主任把这几位“大仙”叫到了办公室,客气地请他们坐下,说道:“其实对这次的植树任务我也是不愿意接受的,但是上面有命令,又不能不听。如果和上面对着干的话,不仅咱们单位不能评奖评优,甚至连年底的奖金都要给我们打折扣。我现在是在请你们帮一下忙,如果没有你们几个的参与,这次的任务就完不成,咱们年底的奖金也就要泡汤了。”几位“神仙”听说这件事和年底的奖金相挂钩的时候,就再也强硬不起来了,纷纷表示:“主任,你放心吧,这次我们绝不会拖单位后腿的!”“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完成这项任务,绝不能因为我们而影响单位的形象。”说完之后,就各自回去领取了属于自己的任务。

在说服别人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有“理”的,但是,如果这个“理”无法取得别人的认同,也就失去了任何作用。只有让双方都接受的道理才是真正的道理。有了“同理心”才能让你的说服达到应有的效果,心甘情愿地听从你的意见,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事。

1.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假如我们在说服别人的时候用比较生硬的方式,或者是自视高人一等,用指点迷津般的口气对别人进行指指点点,那么就永远不可能取得说服的效果,反而会加剧双方的矛盾,让对方对你产生厌恶和排斥的情绪。在说服的过程中,如果你能用同理心为跳板,因势利导地解开对方思想的扭结,那么你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了。

2.表达一些常识性的观点,引起对方的认同

我们应该知道,尽管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习惯、修养等各方面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在一些大方向的认知上都存在着相同之处。比如工作量太大会导致疲惫,喝酒太多会给身体带来疾病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以这些常识性的东西为媒介,进行个人表达,获得对方的认同,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服,最终取得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