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谈判中,当我们对谈判对手进行说服的时候,不能因为理直而气壮,就用严肃认真、生硬呆板的方式去对人进行劝导。毕竟,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当我们用比较严肃的口吻进行劝说的时候,在对方看来,很可能是强制和威胁,那就会给别人带来逆反的心理,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就很难实现了。
战国时期,墨子对一个叫耕柱的学生十分器重,但是却经常责骂他。有一次,墨子又因为一点小过失把耕柱骂了个狗血喷头,耕柱对此感到十分委屈。其他弟子犯错误的时候,墨子甚至连一句重话也不说,怎么偏偏就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了呢?难道是因为老师比较偏心吗?耕柱就对墨子说:“老师,虽然我的资质比较驽钝,但是做每件事情都是尽心尽力的,为什么您总是要责骂我呢?”
墨子听后,并没有发火,而是耐心地给他解释:“假如我现在走在太行山中,依你看,我是应该用快马拉车还是用老牛拖车呢?”耕柱回答说:“当然是用快马拉车了。”墨子又问道:“那么,为什么不选择用老牛拖车呢?”耕柱回答说:“这是因为山路比较崎岖,老牛拖车只能耽误工夫,而快马却是可以担负重任,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的。”墨子语重心长地对耕柱说:“你回答得很对。在这些弟子当中,你是最优秀的,而我却经常责骂你,并不是说我不器重你,而实在是因为你是一匹可以担当重任的快马,值得我去教导啊。”墨子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让耕柱听了备受感动,再也不抱怨师父偏心了。
弟子对受责骂感到十分委屈和不解,墨子耐心地给他解释。在解释之中墨子并没有就干巴巴地去讲一些道理,强行灌输给耕柱,而是娓娓道来,层层分析,最终打动了耕柱,让他了解了师父对他的器重,从而放下了心理包袱。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新君年幼,由他的母亲赵太后摄政。秦国趁赵国新君登基不久,国内动**之际,派大军大举进攻。为了挽救危机,赵太后决定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了赵国的请求,但是前提条件是要赵太后最喜欢的儿子长安君为人质。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苦口婆心地劝谏都无效。
事关国家安危,触龙就决定再劝赵太后一次。太后怒气冲冲地在门口等着他。触龙见状,就绝口不提长安君的事,而是和她大谈健康养生之类的话题,赵太后对此才缓和了些颜色。
触龙请求赵太后给他的儿子舒祺在御林军中安排一个职务,赵太后爽快地答应了,有些不解地问:“你们男人也心疼自己的小儿子吗?”
触龙说:“是的,比女人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太后却反驳说:“在这方面你们男人是远远比不过女人的。”
触龙说:“未必如此。其实男人和女人对孩子的爱还是不同的。女人只是一味溺爱,而男人却总能为孩子的将来做打算。”又说:“我觉得,您疼爱燕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赵太后不认同他的观点,但是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触龙说:“燕后出嫁以后,您每天都在想念着她。但是在您祭祀的时候,却一遍遍地向上苍祈祷不要让她回来。原因不就是为了让她在燕国长期待下去,希望她的儿孙一代代的做燕国的国君吗?”
太后说:“是这样。”
触龙又说:“在赵国,您赐给了长安君很多肥沃的土地,也给了他不少象征国家权力的礼器,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溺爱罢了,对长安君的将来并没有任何好处。您看,现在先王的子孙们还有几个保住荣华富贵的?真正疼爱自己的儿子,就要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在国内站得住脚。试想,在您百年之后,身无寸功的长安君还能在赵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吗?我认为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
太后听了,认为他说的话很在理,就说:“好吧,任凭你指派他吧!”
触龙利用父母喜欢疼爱孩子这一点儿,告诉赵太后疼爱并不等于溺爱的道理。他告诉赵太后,无端地给孩子太多的高官厚禄,只能给他带来杀身之祸。只有让孩子为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才能有资格让他在赵国站得住脚。触龙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最终说服了太后,同意将长安君作为齐国的人质,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是要做到情理结合,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生活中,得理不饶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毕竟,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伴随,情感是沟通的桥梁。只有将对方的情感“俘获”,才能达到让对方由衷地对你的意见表示赞同。我们常说的“通情达理”也正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