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集团更有效率:《集体行动的逻辑》(1 / 1)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曼瑟尔·奥尔森(1932—1998)的代表作之一,另外一本是《国家兴衰探源》。该书1993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献著作奖”,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现代经济学中新的分支——公共选择理论开始兴盛,它研究的是传统经济学所不关注的非市场决策问题。传统经济学之所以不关注,是因为认为诸如此类的决策和行动是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超出了经济学有关行为的传统假定。可现代经济学的拓展和进步恰恰证明了:非市场决策问题并不意味着不能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相反,公共选择理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牢牢扣住了“理性经济人”这个最基本的行为假定,认为除了参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的人之外,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也受制于此,都有使自己行为最大化的倾向,无行为主体的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不存在的。现在,公共选择理论不仅在经济学术界独立门户、自成一派,渗透到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中去,而且国外许多学者也用它来分析计划经济的形成、演变及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奥尔森在1965年出版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

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首先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作了逻辑的理论的解释。之后考察了对不同规模的集团进行分析的含义,并得出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更有效率、更富有生命力这一结论。接下来,奥尔森考察了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某一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在第4章里,奥尔森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第5章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最后一章

提出了一个与第1章概述的逻辑关系一致的新的压力集团理论。这一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奥尔森最独特之处,在于他对研究集体行动问题的执着。他一生专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奥尔森看到的是亚当·斯密所推崇的“看不见的手”的失灵了——这是《集体行动的逻辑》这部著作中的主要观点。《集体行动的逻辑》出版之前,社会科学家往往假设:

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这个共同利益采取集体行动。譬如,住在同一栋楼里的邻居会提供公共通道的照明灯;同一社区的人会保持公共环境卫生;持有同一公司股票的人会齐心协力扶持该股票的价格;消费者会组织起来与售卖伪劣产品的商家斗争;同一国家的国民会支援本国货币的坚挺;全世界无产者会联合起来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奥尔森发现,这个貌似合理的假设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发生。相反地,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对集体不利、甚至产生极其有害的结果。

“看不见的手”为什么会失灵?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大家的理想为什么常常无法实现?原来,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集体的成员都能从中受益,包括那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例如,由于罢工的胜利,工人获得加薪,这对所有工人都有好处。但那些参加罢工的工人却承担了所有风险和成本。这种不合理的成本收益结构导致搭便车的行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就是搭便车者的祖师爷。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进了宫廷乐队。虽然他实际上没有参加乐队合奏这个“集体行动”,但他表演时毫不费力的装模作样仍然使他得以分享国王奖赏这个“集体行动”的成果。

奥尔森于1998年2月19日在办公室门外心脏病突发去世。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罗伯特·梭罗(RobertSolow)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相当类似,认识其中一个就等于认识了全部。但奥尔森不同,他别具一格。这使我们更加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