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有两个经济学家在外散步,一路上为了某个数学模型而争得面红耳赤。这时,甲经济学家指着路边的一坨狗屎,挑衅地对乙经济学家说:“你吃了这坨狗屎,我给你100万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乙二话没说吃了那坨狗屎。当然,甲为此当场签了一张100万元的支票给乙。
虽说乙一下子赚了100万元,但肚子里的翻江倒海也够难受的。没多久,他们又发现了一坨狗屎。于是,乙对甲说:“你吃了这坨狗屎,我也给你100万。”甲有点心疼自己刚刚支出的100万,就捏着鼻子强忍着吃了狗屎。就这样,一张100万的支票又回到甲的口袋。
走了没几步,这两个经济学家突然抓狂起来:“闹了半天我们俩什么也没有得到,却白白地吃了两堆狗屎!”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就去请教一位经济学泰斗。泰斗仔细地听了他们的故事,之后无比激动地说:“200万啊!200万啊!我代表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你们仅仅吃了两堆狗屎,就为国家的GDP贡献了200万啊!”
这个乍一看无比荒谬的笑话,经常被拿出来调侃GDP,或讥讽经济学家。网上甚至有人斥其为“狗屎经济学”。好端端的一个GDP,被这则无厘头的虚构故事恶搞得“节操碎了一地”。
GDP,中文名字叫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地区)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经济学家萨缪尔将GDP形象地比喻成气候学里的卫星云图,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2012年,GDP世界排名前三依次为:
美国,15.4265万亿美元;中国,8.2622万亿美元(大中华区合计90546亿美元);日本5.9639万亿美元。
因为GDP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联合国的很多决策都与GDP有关。例如交纳联合国会费,就是根据“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世界银行在决定某个国家的贷款优惠与否,也要根据该国的“人均GDP”。
GDP在核算中依据法人单位从事的主要活动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行业,分别计算各个行业的增加值,再将各行业增加值汇总得到GDP。由此可见,上述笑话中的“交易”,就算真实发生也不会计人GDP中,这就好比张三赔偿了李四精神损失费100万,这个100万是不会纳入GDP的统计之中。或者张三李四等人天天赌博,今天你赢明天我赢,口袋里的钱流转来流转去,累计的数字无论大小,都与GDP没有一毛钱关系。
对于GDP,不少人在认识上有一些误区。在曾经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崴在就指出了四大误区:第一,GDP增长不等同于社会福利的同步增加;第二,GDP的增长不等于质量的增长和公平的增长;第三,人均GDP有可能模糊了人们对贫富差异的认识;第四,GDP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还有水分。因此,GDP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生产出来的东西用在什么地方。例如用在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益的地方,GDP越多越好;如用在军备竞赛、战争、重复性建设、大吃大喝等方面,这种GDP就是消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后的无效生产。
绿色GDP的基本思想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也叫可持续性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说,要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绿色GDP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因此,“绿色GDP”的概念在近年越来越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遏制铺张浪费的政策,从豪华公车治理,到反对大拆大建,再到削减公务接待费用……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不再目追求高GDP的科学发展观。而作为个人,也需要学会将钱用在正确的地方。具体来说,一些不良的生活与消费习惯需要摒弃,更多地将钱花在有益身心的项目上,而不是花钱“吃狗屎”或让他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