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计较只会得不偿失(1 / 1)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锱铢必较,生怕自己吃亏。因为过于追求完美,他们的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别人哪怕只有一点点毛病,他们都要横加挑剔、指责,甚至故意疏远、嫌弃。遇到一点点小问题,他们就耿耿于怀、闷闷不乐。

这样的孩子不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意见,不能容忍他人的缺点和过失,不仅自己活得辛苦,与他们相处的人也不会快乐。为此,妈妈可给孩子讲讲《梦中受辱》的故事。

齐庄公时,有一位勇士叫宾卑聚,他一生勇猛过人,从不屈居于人下。

一天深夜,他梦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壮士紧紧地追赶而且斥骂自己:“就你这副模样也配称为勇士?”说完还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宾卑聚气急攻心,就大声喝道:“是不是勇士咱们决斗不就知道了吗?”他正欲上前与那个壮士决斗,一着急却醒了。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他心中依然非常不痛快,认为自己在梦中受了侮辱。

第二天一大早,宾卑聚就请来朋友,把梦中受辱的事讲了。最后他说:“我从小到今,六十年来都没人敢欺侮于我。这次我一定要找到梦中那个壮汉,跟他较量一番。找得到便好,找不到,我就没有脸活在这世界上了!”

于是,每日清早,他便和朋友一起站在路旁辫认过往行人。可是,连着好几天,他都没有找到梦中的那个人,便回家自杀了。

你看,故事里的宾卑聚是一个多么狭隘、愚昧的人呀。因为梦中的事情耿耿于怀,最终居然因此而自杀,这是多么不值得啊!因此,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小心眼。因为外界的因素影响自己的心情,这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在公交车上,经常看到你踩我一脚,我骂你一句的情形,其实,这种做法不但影响自己的形象,还可能引起一场更大的纠纷,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好处。小事情上吃点亏,并不是懦弱的表现。学会忍让,能让自己受益无穷。这正是故事《瓜田化怨》要讲述的道理。

战国时期,梁、楚两国相邻。梁国边境县的县令一职由梁国的大夫宋就担任。

梁、楚两国的边境都没有界碑。两国边境的老百姓各自种了一块瓜田。梁国边境的百姓十分勤劳,能吃苦,经常给瓜田浇水灌溉,他们种的瓜长势很好。而楚国边境的百姓比较懒惰,给瓜田浇水灌溉的次数很少,他们种的瓜长势不好。

楚国的百姓看到梁国的瓜田长得绿油油,比自己的瓜田长势好很多,十分妒忌,就在夜间偷偷把梁国瓜田里的瓜秧扒乱,使有的瓜秧枯干而死。

不久,梁国边境的百姓发觉了这件事,就向县尉请求:允许他们也偷偷到楚国的瓜田,扒乱瓜秧,进行报复。

因为这件事可能造成两国边境事端,事态严重,县尉没敢擅自做主,便去请示县令宋就。

宋就知道了以后,说:“这是什么话!这是结怨招祸的办法,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让我来教给你处理此事的办法,你必须每天夜晚派人前去,偷偷给楚国边境的百姓浇灌瓜田,还要让他们不知道。”

县尉听了,感到很为难,但这是县令的意思,他不敢违抗,只好把县令的话转告给了老百姓。百姓们更不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但既然这是县令的命令,便只好照县令的意思去做。

于是,梁国的百姓就每天夜里偷偷去浇灌楚国的瓜田。楚国的百姓早晨到瓜田里一看,发现已经浇灌过了。就这样,在梁国边境百姓的帮助下,楚国百姓的瓜田长势一天比一天好。楚国边境的百姓感到奇怪,便暗中察访,才知道原来是梁国边境的百姓在帮助他们。

楚国边境的百姓大受感动,便把这件事向县令报告了,县令听后很高兴,就把这件事上报给楚国朝廷。

楚王听了这件事,感到很惭愧,知道自己的百姓糊涂,做了错事,就对县令说:“咱们的百姓除了扒乱人家的瓜秧,就没有其他罪过吗?”楚王的言外之意是要求县令严格约束部下,检查有没有其他向对方挑衅的事件。

楚王对梁国百姓能暗中忍让并且帮助自己的百姓感到非常感动,便派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去向梁国边境的老百姓道歉,并请求与梁国交往。

此后,楚国与梁国关系融洽,而两国友好的开端,便是瓜田事件。

结怨招祸的办法,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聪明的宋就明白这其中的厉害,懂得与其以怨报怨、惹起两国争端、使老百姓因此遭殃,还不如以德报怨、让对方明白自己的错误,这不但能化解纠纷,还因此让双方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在教育孩子学会宽容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掌握宽容的标准。

第一,对小是小非,没有严重后果的个人冲突、无意的损伤等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容、忍让。

第二,对影响友谊和集体荣誉、造成较大损害或有意的破坏行为,绝对不可容忍,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诚恳地加以批评、制止。

第三,对于坏人,宽容就等于纵容他们去做坏事,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第四,一次考试考不好,不等于学习不好,要学会心胸宽广,吸取教训,既要宽容自己,也要鞭策自己。

孩子只要掌握好宽容的度,就能变得豁达而通透,不再为小事而烦恼。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误会或摩擦,孩子也一样。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开始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与群体。在群体中,他们也可能与身边的同学发生矛盾和摩擦。这时候,家长要开导孩子学会忍让、包容和体谅,不要过于斤斤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