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庙里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乐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财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分厘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以后,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韦陀身上,体现的是做人的"方";弥勒佛则是“圆"的代表。很显然,无论是方或是圆,都没有方圆合一来的好。
"方"是一个人的品质,境界,是做人的根基。一个人只有具备好的个人素养和优质的品质,才有可能成大事,立大业。
"圆"不是圆滑,狡诈,而是一种圆通的处世立场,是一种随机应变的人生哲学。假如一个人过分方方正正,不懂得变通,不懂屈伸,就像生铁一样,是很容易被折断的。
想一想中国古代的铜币,为什么里面是方形,而外面是圆形呢?实际上,这就喻示了一个古老而又精妙的哲理。外圆可减少阻力,便于流通提携;内方可一线贯通,秩序井然。"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做人做事的道理尽在其中。做人有方的准则在手,就会方寸不乱,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做事有圆的技巧在胸,就会浑圆玲珑,世事人情一通百通。
方是刚,圆是柔。方是原则,圆是机变。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方外有圆,圆内有方。外圆内方,可谓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懂谋略难为事,不懂方圆难做人。做人有方,就能堂堂正正;做事有圆,就能得心应手。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滞泥,可方可圆则无往不利。
归根结底,人生就是一门方与圆平衡的艺术。
做人的巧妙就在于能方能圆,方圆合一,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天,曹操请刘备喝酒。那时,正是刘备贫困潦倒之时。酒喝到一半,忽然阴云密布,大雨就要来了。仆人指着天上的像条龙形的乌云,曹操与刘备则一边聊着一边观看。
曹操说:“使君知道龙的变化吗?”
刘备说:"不知道。"
曹操说:"龙能变大能变小,能飞能隐藏,变大就是兴云吐雾,变小就是隐藏形迹,飞上去就是飞腾在宇宙之间,隐藏起来就是潜伏在大海的波涛之内。现在是春天后期,龙趁着时节变化,像是人发达了所以纵横四海。龙这个事物,可比拟天下的英雄。刘备你总在外面走,应该知道当世有哪些英雄,请都说出来。”
随后,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张绣、张鲁等人,均被曹操一一贬低。
曹操说:"像个英雄的人,应该胸怀大志,腹有好的谋略,有包藏宇宙的机变,有吞吐天地之志向。”
刘备说:“谁是这样的人?”
曹操用手指着刘备,又挥手指自己,然后说:"现在天下能称为英雄的,只有使君与我才是!”
刘备一听,吓了一跳,结果把筷子掉到了地上。与此同时,天上"轰隆"一声打了个巨雷。
曹操听到了筷子落地的声音,忙问刘备:“怎么啦?”“雷声一震,吓得我筷子都掉了。”刘备假装镇定着说。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刘备说:“圣人也怕打雷,我怎么不怕呢?”
刘备巧妙地将自己当时的慌乱掩饰过去,从而避免了一场劫难。自此,曹操认为刘备胸无大志,必不能成气候,也就未把他放在眼里。如此,刘备才得以休整自己、壮大自己。
可以说,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他用的就是方圆之术,在曹操的哈哈大笑之中,才免去了曹操对他的怀疑和嫉忌。
动为方,静为圆;刚为方,柔为圆。以不变应万变是方,以万变应不变是圆。凡事都在圆中预、方中立,这是古人谋事的原则,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世间事物都在这方圆之中,而方圆也是历史和哲学的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