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二十九日 星期五(1 / 1)

上午“小王爷”陈丽丽带了一批信徒来要求皈依。我一向给人欢喜,遂答应后天上午为他们主持一场皈依典礼。他们听了,十分高兴,连连称谢。

国际佛光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预定后年在佛教圣地印度鹿野苑举办,筹备处主任慧性诚惶诚恐,前来请示有关的筹备工作应如何进行。

下午,拿出二十三日写给传灯学院徒众的信函初稿作定稿工作。

这个月份的主题是:读书方法——思考·资料·研究·应用。

诸位仁者:

自从开办传灯学院以来,已迈入第五月份。我曾担心:诸位对教材能否有深刻的体会?能否运用自如?因为有人很会读书,深得其乐;但有人对读书的感受则宛如嚼蜡,毫不知味。我深为不读书者感到可惜!说到读书,各位自幼受到完整的教育,是远胜于我的。忆少时,我会识字,是由于不识字的母亲说历史故事中识得的;我会辨别佛法、是非正义,是从老师怪腔重调的方言中领会得来的;我会读书、教书及讲演,是由不懂教学方法的学长及老师身上学来的,因为我常常在揣摩:“假如现在我站在讲台上,要怎样说,会让人更容易听懂?”因此,读书要靠自己,这是非常要紧的!

我以为读书是求得知识的必要过程。它是做人明理的钥匙,是自我心灵的探险,是点燃知识的火种,是般若智慧的泉源。读书的感受如果达到黄山谷所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的境界,便能进入个中三昧,因为读书是一种乐趣,已经成为文明生活的共识。正因此,社会有智之士大力呼吁——共创一个书香社会,以代替现今富而不实的台湾现况。

你们不是常见西方人士随时随地人手一册的情景吗?日本的地下铁,以充斥着阅毕的书籍,来替换垃圾;以色列的家庭中,可以没有餐厅,却不能没有书房;但中国人似乎就差这么一点。因而佛教寺院中的藏经楼,与大雄宝殿、斋堂,同等重要。佛光山上的大众,平日除忙于弘法、事务外,还保留着读书、阅经、修行的生活习惯,这是相当可贵的。

在我认为“读书”以融通为主,以方法、技巧为辅;读书以勤、熟为功效,以用心、下手为实际。对于读书,不要认定读白纸印字的书册才是读书,读“人”、读“生活”、读“社会”的书,也是一部大作。因此,日本一休禅师“晒藏经”之讽,不可不知。因为书本纵然可以提供我们一些概念,但生活才是我们的内容,然而,这般融通境界,毕竟是最终理想的结果,却也不可忽视平时的读书方法。兹分别说明如下:

一、锻炼思考:“要有活见解,须下死工夫。”也就是深入精研,自然产生思想的头绪。在每日生活中要:

“思考于清晨,行动于白昼,反省于日暮,休息于夜晚。”

思考目的乃为测定行为的方向。有效的读书,不只是记忆与背诵而已,须加上想象、组织、增删、归纳、分析与实用。以佛典为例:“经”是佛菩萨所说,“论”是祖师大德体证而写,“疏”是个人意见的抒发。因此追溯佛法,可多阅经思索,可常读论反刍,但不要执于注疏的主观看法。

二、收集资料:凡是手可以触摸的资料,不轻易罢手;凡是眼睛可见到的消息,不随便放过;凡是耳朵可听闻的资讯,不任其流失。凡是资料都翻一翻、看一看、听一听。对于得到的资料要勤于文事抄写。随时写杂记,重视写笔记,最好天天写日记。胡通之日记可以一写五十年,是受了格拉罕·华莱士(Graham Wallas)的影响:“人的思想是流动的,你如果不当时把它用文字记下,过时不见,再也寻它不得。所以一枝笔和一片纸,要常常带在身边。”因此,希望我们不要被我们的懒笔,断送了可能有结果的思想和损失将来可做人、处事、为学的参考资料。

1.做笔记前看书步骤:

(1)利用索引。

(2)注意目录。

(3)简单浏览。

(4)重点详读。

(5)有受用处做笔记。

(6)资料可影印、剪贴,但最好手笔亲写,以加强印象。

2.做笔记时,采用“笔记卡”为佳,须注意:

(1)笔记卡内容:要提纲挈领,简短精炼,用自己的话来拟定题目,最好能“一言以蔽之”。

(2)眼前觉得重要的资料,马上就写下。

(3)笔记卡文体可分项如下:摘要、释义、引录、批语、参考资料、来源出处。

3.资料收集完备,须分类整理,按自己所需来分类。如故事类、偈语类、题纲类、教义类、教史类等。

三、研析阅读:对于世俗书籍,浅尝即止,知道即可。对内典、佛经要不时熏习,温故知新,更要深解、酝酿。记得在一次与印顺长老的对话中,谈到读书,我答以:“乱看为方”,印老也颔首会意。我读书方法虽言乱看,其中还是有脉络可循,在此提供给各位参考:

1.放弃整册精读的念头,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精读的。

2.几本书合并阅读,有利资料收集,偶获触类旁通之心得。

3.先看一遍目录、序或导言,有助于了解全文内容,再快速地翻它一遍。

4.每天固定至少读书数页,抓住书中大标题、关键字,用纸头或书签做夹记。

5.边读边做笔记或眉批。

6.多问别人的心得及看法,用眼、口、鼻等六根一齐读书。

7.值得精读的书,要限时读毕。比较其特色,掌握其纲领与条理,并建立自己的分析。

四、实际运用:

1.将研读所得、资料收集,分类归纳。如遇弘讲、写作、为学、上课、自修、温习时,皆可自订题目。将资料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敢于下笔,勇于开口”,自是运用之箴。

2.运用时——

(1)讲说,要练习由短时间到较长时间(一分、三分、五分钟的故事、教义说明,十分、二十分、半小时的随缘开示,一小时、二小时的上课、讲演)。

(2)写作,由小篇幅到千言、万字书。若能量力、尽兴、发心,自然运用自如。

我曾在“星云法语”节目中说到,一位修行者受学的态度是:

一、敢于发问,问出智慧。

二、长于听闻,闻出对错。

三、善于沟通,谈出共识。

四、勇于思考,想出创意。

五、受于锻炼,磨出实力。

六、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同样寄语读书修学的大家,有闻、思、修的成长。祝愿

书声道语朗 佛光智慧扬

星云 佛光纪元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