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十九日 星期日(1 / 1)

上午,利用工作会报时间,和台北道场的徒众进行“师徒座谈”——

◎过去的祖师大德都很用心于将佛法社会化、大众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佛陀成道日,就将腊八粥挨家挨户的送到信徒家中,借此将佛成道的讯息告知每一个人,让大家怀念。

提到“腊八粥”,我有心将腊八粥推广于佛光山的别分院道场,所以在台北道场亲自下厨示范了几次,仍没有做出水准来。煮腊八粥要用蓬莱米,不可用在来米,要用新米,否则没有黏性。若要用在来米的话,则要加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糯米。

腊八粥是否煮得很成功,在于吃起来没有一样“硬”的东西,也就是说不用咬。主角是米,配角是菜,比例要分配好,煮起来的腊八粥是稀稀烂烂的,而不是糊成一团。

◎“讲清楚、说明白”是人与人间相处的妙方。有信徒到道场来礼佛,知客法师带他们到客堂休息,转身就不见了,信徒很不以为然,觉得知客法师是在敷衍自己,枯坐数十分,正准备离去时,才看见知客法师匆匆忙忙地端茶进来,原来是在后面忙着泡茶,就因为少了一句:“您们坐一下,我去泡茶。”而让信徒误会,可见“开口”招呼是何等重要。

◎孝顺是中国传统的美德,“孝”是应该的,“顺”则不容易。多少为人子女者,为了“顺”父母心意,嫁了或娶了另一个不喜欢的人;为了“顺”父母而不敢到他乡发展抱负,屈就在一角,不知埋没多少青年壮志。孝顺是应该的,但如何顺法?则有待沟通。佛门中的孝分有三等:下等的孝是甘脂奉养,中等的孝是光宗耀祖,上等的孝则是接引父母信仰正法,让心灵有所寄托。要奉行哪一种层次的孝道,应众生根机的不同,选择也不一样。

◎很多疾病,是来自不发心,没有因果观念,没有信心,有些病则来自多疑、嫉妒、偏激。所以有话要说,有事要讲,保持开朗的情绪和包容的心胸,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卫生。

◎国际化非口头上说说,而是要具备语言、人才、资金、活动内容等,在硬体方面,别分院的设备和布置,依其需要而定,并没有一定格式。从佛殿的庄严到斋堂的讲究,从客堂的设备到教室的运用,从会议厅的使用到图书馆的设立,乃至信众寮房的实用美化,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大家要自我健全,才能和国际化同步。

中午,到荣总探望住院中的心平。

四十年前,我在三重开设佛教文化服务处时,缺少一个包装发行的人,有人向我介绍一位在印刷厂工作的年轻人,名叫吴天赐,有心出家,何不先找他来帮忙。于是,我亲自打电话给他,说道:“听说你要出家,现在先来帮忙我包书好吗?”对方答应,电话一放,人就来了,至今都不曾回去过,他就是心平!

心平对我不仅孝顺,并且没有大师兄的架势,做事不邀功,为人谦虚,对后学很关心,不排斥后学,肯包容肯提携,男众弟子若能学得到他的立场、忠心、守道,那就好了。

从心平病房出来,专程绕道探望也在荣总养病的张培耕先生及永平、永均的母亲李阿纯女士。

下午二时,在基隆极乐寺主持皈依三宝典礼,内有从事报关行、教师、工程师、公务员等工作的信众,共有一千五百多名发心皈依。

基隆市长林水木、陈亦文先生等均来观礼。林市长表示,由于有佛光会,为基隆社区活动,带来不少朝气。等退休后不再任公职时,一定要到佛光会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