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别分院住持主管巡回讲习会”今日行程分别是:东海道场、头份禅净中心、新竹法宝寺、桃园讲堂、板桥讲堂、台北道场、普门寺。
佛光山开山三十年来,在海内外各地纷纷成立的别分院有一百多个,居住在头份的谢润德居士,有一次就提醒我:“大师,您到台湾时,最先落脚的地方是在客家村,为何您的别分院却没有一个设在客家村?”我因为这一句话深受感动,因此几年前分别在头份、苗栗建禅净中心。
高速公路尚未通车时,从台北到高雄的纵贯路上,每次车行到头份,头就开始昏起来,因此常笑称“头份”其实就是“头昏”。而铁路南下分为山线和海线,就是以头份为分叉点。头份距狮头山只有十六公里,早期到狮头山,头份是必经之处。
头份禅净中心的另一特色,就是在一楼处,由信徒开设一家八十坪左右袖珍的佛教超级市场,备有初一、十五上供用的素料、干果以及佛教文物,在日常生活中服务信徒。
我理想中的“人生佛教中心”计划要将高雄寿山寺重新规划,除第五楼保留为佛堂外,一楼为素食中心,预计供应的菜色有腊八粥、豆浆、稀饭、翡翠饭之类,每样均三十元,任君吃到饱为止,一碗、三碗、五碗,价钱都一样。二楼为自助购买,不请店员的小型佛教百货公司,举凡与佛教有关的日常用品,如:香、烛、供品到衣食用具的海青、佛具、素料、干果、供菜、佛书经典等皆有。三楼和四楼为“求职者之家”,这是专为到城市谋职的青年朋友设置的暂时安身之所,等找到工作后才离开,完全是义务性的服务,用关怀的心,来照顾青年朋友的需要。
不过我这个理念,多年来一直没办法实现,所以头份禅净中心两年前落成时,就率先设立佛教超级市场,场地虽然不大,却带给头份地区信众不少方便。
新竹法宝寺以前叫“新竹无量寿图书馆”,一九五一年前后,在基隆开设自由书店的黄奎先生,因为推销我写的《释迦牟尼佛传》而与我相识,后来出家,其弟子性广法师(现已七十多岁),将其开创的新竹无量寿图书馆交给佛光山管理,后来因为图书馆藏书增多,设备不敷使用,几年前重拆兴建为地下两层、地上五层的大楼,目前已近落成阶段。
回忆我在新竹青草湖任佛教讲习会的教务主任时,外出都要向派出所报告请假。后来由于我在社区举办民众补习班,学生的成绩都很好,风评也不错,才免掉麻烦的请假手续。那时从佛教讲习会到城隍庙演讲时,走路需要两个小时,虽然有信徒发心要用脚踏车送我,但我仍坚持走路。我认为除非工作需要,否则坐在脚踏车上很不庄严。深感一个修道者,能尽量降低物质欲望,比较能够守得住“道”。
四十多年前,新竹地区的经济不很发达,但近年来我到澳洲、温哥华,看到有很多信徒都是从新竹移民过去的。
三十多年前,我到嘉义参访时,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寺院扫地,就问她:“想不想到佛光山读书?”想不到一句话就让她上了佛光山,且安住到现在,那就是板桥讲堂的住持依德法师(也是台北道场的当家)。板桥地区有很多信徒,每逢初一、十五或佛事法会,都往普门寺跑,等车、转车、换车颇不方便,因此应信众要求,而成立板桥讲堂。
晚七时三十分,和海外住持们于台北道场座谈。
佛光山开山以来,最感遗憾者,莫过于我们利生事业的发展,赶不上台北土地的增值。佛光山积极的要将佛法与信徒融和,致力于佛法文艺化、大众化、视听化,就是没有想到要都市化。等想到要来台北设立道场时,土地从一坪三万、十二万、二十五万、五十万不停上升,不管如何努力,始终赶不上土地的增值。直到前年台北道场落成,虽与理想中有段距离,但对佛光山而言已是尽力。因此为台北道场设定了弘法目标:修持与慧解并重、僧众与信众共有、佛教与艺文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和。
此次海外住持讲习会有三位特别来宾,分别是休士顿佛光会会长刘向朝的夫人迟乃祥、加拿大爱民顿佛光会长李洁华,还有《传灯》作者符芝瑛小姐。座谈会上,李洁华会长说,加拿大境内华人人口有八十万,爱民顿省内就有八万,去年九月我答应在爱民顿设立道场,所以在此感谢我让她有机会回山参学,并与各位海外道场的住持主管们同行参访,她觉得自己很有福报,也愿将这些经验带回爱民顿。
符芝瑛说,“会跟”这次又一连跟了三天,除跟定我,也跟了各位海外的住持主管。她说,佛光山的法师真的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如果说佛教的希望是在台湾,那台湾的佛教希望则在佛光山,而佛光山最优秀的就是在座各位海外道场的住持,每一位都是承上启下的将传灯工作承担下来。虽名为巡礼,但大家都很用心的在做笔记,师兄弟间彼此都相互关怀、提携,举止言谈中都流露道情法爱,信仰的力量发挥到最高点,和大家在一起真的很快乐很法喜,也很珍惜这几天的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