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感(1 / 1)

低调才好 星云大师 627 字 3个月前

每个人,白天在外工作,到了晚上总要回到家里;异乡游子,在外时间久了,总想回归自己的故乡。人类不管如何浪迹天涯,到最后都希望能回到原居地,就像虎豹回归于山林,鱼虾深藏于大海,蚯蚓蛰伏于泥土,飞鸟筑巢于丛林。

人总要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怎么样才有归属感呢?

一、告老还乡:古代的人乡土观念很重,尽管在外经商、为官数十年,到了年老以后,一般所谓退休,他就告老还乡。有的人早在家乡备妥田产,以备将来养老;有的靠儿孙,所谓“养儿防老”。告老还乡的老人,虽然赋闲乡里,地方上的乡亲也都敬为前辈,给予尊重。所以,一个人尽管在外乡很有作为,很有成就,也要把自己的退路铺排好,对故乡要关怀,要帮助故乡做好各项建设,一旦到了告老还乡的时候,乡民自然崇功报德,自能取得老年的荣耀。

二、隐退山林:有的人从年轻时期就在外创业,成就很大,社会上已经少不了他的贡献。由于成就大,名气响,所以不管什么活动,什么事情,都非得某某长者挂名。如此盛名所累之下,也感到辛苦,所以有很多人就借机隐退山林。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林水边,三间茅屋,两亩田园,就如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所说:“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能够隐退山林,享受田园生活的祥和之乐,也是人生最好的归属。

三、落叶归根:中国人尽管在外漂泊数十年,走了多少国家,建设多少事业,到最后所想的就是“落叶归根”,回到父母生养的地方。所谓“人不亲土亲”,这种乡土观念,成为落叶归根之人的信念。甚至有的人在他乡病故,也不愿埋骨异地,总要交待家人或亲友:“待我死后,把我的尸骨运回故乡安葬,让我能落叶归根。”这可能就是人类共同追寻的一种归属感。

四、认祖归宗:在苦难的大时代里,有一些人历经战乱,从小与亲人失散。长大后,好不容易找到亲生父母,这时尽管自己在他乡已经成家立业,事业有成,仍然以能“认宗归宗”为盼。甚至中华儿女移民他国,多年奋斗,事业有成,儿女也在异国婚嫁,但是到了老年,唯一的心愿,仍要带着儿孙回到家乡,认祖归宗。到祠堂里祭祖,这是许多游子们最感安心的时刻。

五、回归信仰:四十年前,作家司马中原先生在高雄讲演,他说中国人无论信仰什么宗教,但是承续父母的信仰,血液里多少都流着佛教的成分。身为天主教徒的司马中原,如此中肯的说法,可见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不管他有没有宗教信仰,最后都会回归到佛教的信仰。威京集团总裁沈庆京先生说,国际佛光会成立之初,虽然偶尔也参与活动,但那个时候他的心中没有佛;及至到大陆扬州创立京华城,一场祈福法会的佛事,让他心中忽然出现了佛性,因此发心把所建的大楼,提供数间房间跟佛光山结缘,以示他回归佛教信仰之意。

人生从童年开始,就是以回家为乐;青壮年时期,也都是以回家探亲为人生大事。及至老年,告老还乡、隐退山林、落叶归根、认祖归宗等,都是老年的希望。尤其回归信仰,更像浪迹天涯的游子回到故乡一样,所以故乡是每个人情感播种的地方,说故乡是每个人的一世情,也是非常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