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之智(1 / 1)

忍辱成大器 星云大师 296 字 1个月前

权衡轻重,遇事能忍住私人利益,不求个人表现,善于抉择,才能化危机为转机。

常遇春和徐达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左右臂膀,但是两人的行事风格却大不相同,常遇春领军作战,总是身先士卒,可惜有勇无谋,而徐达略胜于他的则是足智多谋。

明朝初年,朱元璋分别任命徐达、常遇春为大将军和副将军,率领军队北伐元朝首都大都,节节胜利。元顺帝携家带眷,仓皇逃往上都开平,但是最后还是被明军层层包围。可是,徐达却故意将围住的圆圈空出一个缺角,好让元顺帝能够乘隙脱逃。极为痛恨元朝的常遇春见状,生气说道:“本来是一件立功之事,怎能这样轻忽,让他轻易逃走呢?”徐达说:“元顺帝虽然是个外族,终究称帝已经很久。你想想,即使我们抓到他,又该如何处置?是封地给他,还是处死他呢?既然都不适合,还不如让他脱逃。”不仅如此,战后,徐达对于归降的蒙古人,更是极力安抚。

为此,常遇春向上呈报,没想到朱元璋也认同徐达的做法,没有因此怪罪他。

有智能的大丈夫,凡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明白何时当表现,何时不当表现。倘若明军在捉住元顺帝时立刻处死,双方的关系势必更是剑拔弩张,后果不堪设想。徐达在关键的一刻,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看似愚昧,却是智举,因为他能忍住现下的功绩,顾全大局。

大丈夫,不仅有智有勇,也有忍力,他懂得权衡轻重,遇事能忍住私人利益,不求个人表现,善于抉择,才能化危机为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