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备让你孤独
大学生自尊心较强,生活困难的大学生自尊心更强,由此导致他们的心理过分用心或过分谨慎,他们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而过分束缚自己。因而很多人怀有强烈的戒备心,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孤立。
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里,人际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而且,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为人所重视。但是,来自农村的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当中有较多的人从小就形成了内向的性格,不善言语。
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善与人沟通交流,以至于在人际交往中以失败而告终。由此可能导致更加内向和压抑,使孤独感笼罩全身。
南方某大学的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深深思考,我们正值芳龄,青春正在闪光,如何让青春发出灿烂的光辉呢?去追求老成,还是追求纯真?我感到孤独,将自我隐藏起来,于是学习之余常独自漫步于丁香树下,嗅着那香中的苦涩,把它当作知已……"
生活困难的学生在生活上比其他同学更艰难,他们遇到的困难较多,需要通过求助才能得到解决。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更多的倾诉机会和更忠实的倾诉对象。然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多数人是向家人和以前的同学朋友求助。这反映出他们求助模式处于不完善、不理想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尊心较强,从而使他们的心理戒备更重。
某大学在对269名生活困难的学生调查中发现,无知心朋友的竟达
37.4%。某同学还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渴望别人的理解却把心扉紧闭;冻结的溪流,怎能汇入理解的大江?"
上海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位老师突然接到一名学生的电话。那名学生说,他已站在学校的一幢5层楼的楼顶上,在跳下去之前,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给老师打个电话。这位老师在电话里告诉学生:“跳下去,你会很痛苦,甚至成为残疾人、植物人。”他与那名学生讨论起以何种方式结束生命,但每一种方式他都说得很恐怖。这位老师最后说:“坚强起来,没有迈不过去的坎。”那名男生哇的一声哭了。因为生活困难,这名学生无法敞开心扉,不能和别人进行交往,他的心里已经筑起了一道防火墙,将自己与外界完全孤立起来了。这样一来,他的心里就因为过度孤独而十分痛苦,求死的念头就随之而生。
生活困难的学生又是十分矛盾的,他们渴望别人的理解却把自己心扉紧闭。他们知心朋友很少,经常感受的是孤独和空虚。内心的极度自卑而用外表的极度自傲来掩饰自己,他们缺乏自信心,离群索居,不参加集体活动,不关心周围的事物,不善于言谈。
其实,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孤独的侵袭。孤独是由人与人的交往体会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心灵的饥饿和干渴,是一种盲目、无助、冷寂、失意的挫折情感体验,是一种渴望知己,渴望友谊,需要真诚、善意、理解和支持的情绪。孤独如影随形,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只不过孤独程度因人而异罢了。一个人在工作岗上,在学校里,在与异**往时,在家庭里以及其他的几乎所有人生航程中都有可能产生孤独感。
当然,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大学生们,也会产生孤独感,或者是因为自卑感。因为自己外表与才华方面某一点不如人,而陷入离群索居的孤独;或者是因为个性怪异,无法与人亲近,缺少知己而陷入孤独;也有的学生因在竞争中被对手打败而步入孤独之境;更多的学生是因为生活上的困难,而坠入人生迷茫、难测的孤独之中。这时,放弃过分的戒备,找一个倾诉的对象,敞开心扉,是摆脱孤独的最好办法。
敞开你的心扉,消除你的戒备心理,你会发现世界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分为狭小的自我空间和与自己不相关外界环境。试着去和自己想交流的对象沟通,试着将自己融入开放的大环境中去,你会享受到自己渴望的美好。
沟通交流可以缓解压力
沟通是能够敞开心灵的窗户,透过它,我们能够了解彼此,生活的压力也会减轻。不要因为自己生活困难而自卑,我们应该多与同学交流,应该多向自己最信任的人倾诉,这样长期被压抑的心理压力才会得到缓解。
我有个朋友,在成都读书,她的父母在她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很自卑,喜欢沉默,她帮助别人,但是别人还是对她不满,有人甚至攻击她,说她太骄傲,以自大掩饰自卑。其实我知道,她不是。她只是不善于交流,不善于表达。应该明确的是,每个人性格不同,不应该强求每个人都大方和开朗,但是多和朋友相聚,进行交流,对自己终究是有好处的。大家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经常谈谈心得,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经济上的困难就自卑,心理上遇到了“心结”,应多向自己最信任的人倾诉。
来自内蒙古的赵某,现就读于北京某著名大学。她在遇到压力时采取这样的方法应对:“我想象不出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向陌生人说自己的事,虽然我们大学在心理咨询方面有颇好的口碑。但在遇到压力实在太大的时候,我更习惯找几个好朋友说说。”
大学里许多男生遇到困难时连找人倾诉的习惯都没有,他们绝大多数选择了“自己熬过去”。来自山西的张某有点委屈地说:“我常常感叹北京之大,却找不到一个能大喊一声的地方。难受的时候,我就去操场跑步,一圈儿接着一圈。"
现在许多大学组织各类社团,为生活困难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例如南京大学,由生活困难的大学生组成的各种学生社团非常活跃。学校对这类学生社团积极鼓励、大力扶持。一方面,社团将生活困难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社团也给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舞台,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据了解,很多原本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
北京某大学的“爱心家教”里的一个女生在诉说自己求学的经历时这样说:“我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但是在16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家庭的变故让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我从‘小公主’沦落为‘灰姑娘’,变得沉默寡言,对外界始终抱着戒备之心,不愿和外界交流。母亲为了让我今后有个好出路,坚决让我考大学。经过三次高考,我才如愿跨进了大学校门。我是大学里的生活困难学生:没有手机,没有漂亮衣服,不能请人吃喝。因为我没有钱,很难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去。平时我从不主动与同学交流,上课时永远都坐在同学们远离的第一排,永远板着脸。找出各种理由拒绝参加花钱的集体活动。直到有一次,有一个女生毫不理会我的脸色,主动关心我。她对我说:‘虽然你外表冷漠如冰,但内心却有火一样的热情,你需要友情来中和冰与火。’这个女生的话轰然一下就摧垮了我的心灵堡垒。从此,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而且我也积极地和更多人交流。从此,我走出自己的心灵小屋,重新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和五光十色。”
北京某大学的一位教授说:“我就是从农村来的‘苦孩子’,不要认为生活苦难是负担,更不应该认为那是心理负担而封闭自己。
如果总是不能接纳现实,老是逃避交流,也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交流和沟通有时是需要勇气的。”
交流和沟通应该是主动积极的,要把它看成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你觉得心里郁闷、焦虑,千万别憋在心里,你得积极投入,带着真心、诚心、善心、宽容的积极心态去和人交流,学会主动问候、认真倾听,常说“我们”,学会欣赏。尽量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交友圈子。其实,这并不难,就看你肯不肯迈出第一步了。
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做到“角色互换”。这样,你的沟通将会非常有魅力的,更多的人也愿意和你交流,你也会把交流看成一种乐趣。更重要的是,你会是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得到充分的释放,摆脱孤独的束缚。
从现在开始,学着去和你身边的人交流吧,你会发现你周围有许多朋友,你们的关系将会处理得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