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颠倒位置法(1 / 1)

——如果没有这顶帽子,我早热死了

颠倒事物关系本来的位置,使事理出现强烈的不和谐或相反,事理走向歪斜,因而产生幽默效果。

历史老师有一天对学生们说:“喂,孩子们,星期五我们要坐公共汽车,去一座美丽的城堡,我们要去参观。”孩子们听到这话非常高兴。

“现在,有谁有问题吗?”老师接着问道。

“那座城堡有多少年历史了,先生?”大卫问道。

“大约700年,大卫。”老师回答说。

星期五,孩子们参观了城堡后,各自回家。

回到家后,妈妈问大卫:“你喜欢那个城堡吗,大卫?”

“不怎么喜欢,”戴夫回答说,“那些蠢人把城堡建造得离铁路太远了。”

什么事都有一个“理”。“理”的存在为人们司空见惯。如果擅自改变事物本来的前因后果,主次关系、大小关系,理就会走向歪理,有时歪得越远,谐趣越浓。

再看一个例子:

大夏天,一个人戴着毛皮帽子行走,遇到一棵大树,便在下下面歇凉。他将帽子摘下来,当作扇子用,并且自言自语地说:“今天如果没有这顶帽子,早就把我热死了!”

正是因为戴着毛皮帽子,才造成自己更热;可他却把没有帽子当成热的前提,不热他才怪呢。

有一个人被雇用为替人挨打,他便将得到的钱全部送给行刑的皂隶,皂隶便轻轻地打了几下。这个人出来后,向雇佣自己的人磕头说:“老爷,真是谢谢你了,要不是你的钱,他们就把我打杀了。”

自己被打是因为别人花钱雇的,自己挨打是为了赚钱,可是把赚来的钱却全部给了打人的官吏,还感谢雇自己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挨打。这样的人,只能让人白打一场。

除了以上两种外,第三种是表现为事物逻辑关系倒置。

有一个小国家与邻邦大国矛盾日益加深。小国便派使者与大国进行交涉,并以战争威胁说:“我国有1.5万士兵,50辆坦克,100架飞机。”

大国领导人听后,哈哈大笑,说:“我们比你们多100倍。”

使臣听后,脸色凝重地说:“那么我没有必要向政府请示了。”

第二天,使者就向大国提出妥协,原因是:“我们国家太小,容纳不下150万战俘。”

自己是以武力威胁大国的,反过来却让大国给威胁了。最后的原因竟然是国家太小,不能容纳下战俘,逻辑关系混为一团。这样的小国怎么能不被大国欺负呢?

第四种是表现为轻重关系倒置。

一个案犯即将被杀头,对持刀的刽子手说:“反正是要死的,杀便随你杀,只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刽子手说:“什么要求?”

案犯说:“求你杀的时候,杀在颈项略微上些。”

刽子手问:“为什么?”

案犯说:“我的颈上长了一个疖子,我怕杀在这个地方会痛。”

死和痛,那个更重要?不言而喻,但是这位案犯却能将痛置于死之前,颠倒了事物的轻重关系,荒谬而可笑。

延伸阅读

有个老头怕人踩了他的庄稼地,成天在地头看着。一天稍没注意,让一个割草的人走进了地里。老头大声喝住他,那人转身要走回来。老头急了,喊道:“站住?你要再走出来,不又踩了第二遍了?”

那人想向前走出庄稼地,老头又叫起来:“站住,你往前走,岂不又踩了没踩过的地吗?”

“那……”割草人不知怎么办好了。

老头喊道:“你别动,等我去把你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