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指桑骂槐法(1 / 1)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指桑骂槐”这个成语时常被人运用,它原本比喻明指甲而暗骂乙,也就是指着张三骂李四。运用这种方法既可达到己方目的,又不授人以柄,避免了正面冲突。这种方法的技巧难就难在既要让“槐”听明白是骂“槐”,但又抓不住把柄,叫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罗西尼是意大利一代歌剧大师。有一次,罗西尼去观看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主角由著名男高音鲁比尼饰演。

罗西尼的旁边坐着一个年轻人,不停地随着台上的演员大声哼唱。

罗西尼忍无可忍,终于脱口而出:“这个混账!”

“你干什么!是骂我吗?”年轻人气势汹汹地问。

“啊,不是,”罗西尼心平气和地说,“我是骂那个大傻瓜鲁比尼,他妨碍我们好好听您演唱。”

表面上是骂鲁比尼,实质上是骂年轻人不懂礼貌,从而达到了指桑骂槐目的,令人读后哑然失笑。

魏晋时,谢石打算隐居山林,奈何父命难违,不得已在桓公手下做司马。有一次,有人送桓公草药,其中一味名叫远志。桓公问谢石:“这药又叫作小草,为什么同时一物而有两个名称?”

谢石一时答不上来,郝隆当时在座,应声说道:“这很好解释,隐于山林的就叫远志,出山也就叫小草了。”

谢石听到此处,满脸悔色。

魏晋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代,当时人们崇尚回归自然,并不以官宦为荣,隐居山林,过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是非常时髦的举动。郝隆这里正是指桑骂槐,表面上解释是草药的名称,实质上是嘲讽谢石,而谢石即使想反攻也无从下手。

从前,有个瞎子被无辜地牵涉到一场官司中,开堂审判时,他对县太爷说:“我是一个瞎子。”

县官一听,立刻厉声责问:“混账!看你好好的一只清白眼,怎么说没有眼睛?”

瞎子接过县官的话说:“我虽然有眼睛,老爷看小人是清白,小人看老爷却是糊涂的。”

盲人采用“指桑骂槐”法,他所说的“清白”和“糊涂”实际上是利用一词多义的现象造成一语双关的修辞效果,达到“指桑骂槐”的目的。

表面上看,盲人说的“清白”是指盲人的眼睛是清白眼,而实际上却是暗指盲人自身是清白无辜的。“糊涂”一语,貌似指盲人因眼睛看不清县官,但实际上却是说县官说话做事糊涂,是个糊涂昏官。所以,整句话表面的意思是:“小人看不清老爷”,而实际上却是“我看老爷是个糊涂官。”

这句话从形式上看是“指桑”,即回答老爷的问话,内容却是“骂桑”,即暗中讥骂昏官。

延伸阅读

小王结婚三年了,可是媳妇老是怀不上孩子。

这天,他和媳妇正要吃午饭,就听见母亲在院里骂家里的老母鸡:“你这不中用的东西,连蛋都不会下,还要你干什么。”

媳妇听出了言外之意,就从**跳起来,冲到院子里拿了个棍子追着老母鸡打起来,老母鸡被打得咯咯地乱叫,媳妇就骂:“你这老东西,光吃饭不干活,还乱叫唤什么。”

小王一听要出事,就赶忙跑出来劝架,正好看见院子里两个小狗正在相互撕咬,就猛地一脚向狗踢去,边踢边骂:“别在这儿狗咬狗了,有能耐咬别人去。”说完头也不回地出了家门。

——这一家子,真是一个比一个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