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对手核心,一击必杀(1 / 1)

“擒贼擒王”,其目标必然是在对方阵营中具有领导作用的核心人物和具有中坚力量的主力部队,因此,只要把对方的核心力量一鼓作气地全歼,对方就只有死路一条。

20世纪70年代,当华资企业在香港地区神奇般地崛起,使昔日盛气凌人的英资财团霸气全消,成为华资企业进攻的主要目标,而作为英资财团核心力量的怡和财团,更被华资企业虎视眈眈,作为进攻的重中之重。于是,当80年代进入最后几年的时候,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荣智健这4位华资企业的巨头,秘密商讨,积极部署,预备向怡和财团发动猛攻了。

1980年,怡和财团被包玉刚夺去了九龙仓,早已是惊弓之鸟,日夜严密戒备。置地公司作为怡和财团的重要支柱之一,更是重重防守,怡和财团的主席亲自兼任置地公司的主席,决心死守到底。因为一旦置地公司落入华资企业之后,怡和财团将在香港地区失去立足之地,英资财团在香港地区建立的庞大基业,将顷刻间土崩瓦解。

以李嘉诚为首的华资企业决心“擒贼擒王”,首先攻击怡和财团,而怡和财团的核心力量便是置地公司,于是,收购置地公司的空前大战便在香港地区惊天动地地展开了。

李嘉诚等人公开宣布,以每股17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置地公司,引起了股市极大的震动。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罕见的股灾突如其来,这次收购行动只得暂告一段落。

1988年4月,收购的烽烟再起,李嘉诚公开宣布持有置地公司的股份,摆出了一副再次收购置地公司的咄咄逼人的攻势。怡和财团不愧久经风雨,用发行新股给自己的控股公司的方式,增加了自己手中持有置地公司的股权,稀释了华资企业手中所持有的股份。

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李嘉诚等人决定与怡和财团最后摊牌,提出以每股12元的价格收购置地股权,但遭到了怡和财团的坚决拒绝。为了保住怡和财团的根据地,怡和财团决定不惜巨资,把华资企业持有的股权全部购回。

经过艰难的谈判,华资企业终于让步:把手中所持的置地股权以每股8.95港元的价格让怡和财团购回,并给怡和财团留下7年的时间让它苟延残喘。

通过这场一波三折、轰动港九的收购大战,华资企业清楚:摧毁怡和财团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明智地见好就收。但在这场收购大战中华资企业所表现出的胆魄和气势,已有力地向世人证明,香港是中国人的,决不能再由外人宰割!当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时,华资企业已经能够所向无敌,完全主宰了香港地区的经济命脉。

如果要把对方彻底击垮,最直接了当的招式就是先把对方的核心力量一举消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拼杀必然相当激烈,对方的反击必然相当凶猛,我方只有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再加上战术得当,领导有方,才能一举成功。

摧毁对方的核心力量是“擒贼擒王”的主要目标,在和对方进行商业上的激烈争夺时,一定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务求一锤定音,一击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