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难免常遇到丢面子的事。从短期看,丢面子对一个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但从长远看,也并非是一件坏事,它会成为促使你发愤图强的内在动力。
丢面子的事谁也不想做,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往往又不得不丢面子。这样,我们就需要对丢面子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丢面子对我们来说毕竟是一种损失,是我们不情愿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丢面子。一旦丢面子,我们也要把丢面子的不良后果看得淡一些,并且将丢面子看成是一种磨炼。
将丢面子视作一种磨炼,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丢面子可以使我们的脸皮厚起来,而脸皮厚是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益处的;二是丢面子可以使人发现自己的弱点,改正自己的错误,取得更大进步,同时它还可以催人发奋,令人图强,最终再将丢失的脸面找回来。
西汉初年,北方的匈奴首领冒顿杀父自立为王,以为自威,这大大地震慑了它的邻邦东胡。为了限制匈奴的发展,东胡不断挑衅,企图寻找借口灭掉匈奴。
匈奴人生活在西北部的草原上,以强悍善骑著称,养有一匹千里马,皮毛油黑发亮如软缎,全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它能日行千里,为匈奴立下过汗马功劳,被视为宝马。东胡知道后,便派使者到匈奴索要这匹宝马,匈奴群臣认为东胡太无理了,一致反对。
足智多谋的冒顿一服便看穿了东胡的用意,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他知道,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于是决定忍痛割爱来满足东胡的要求。他告诉臣下:“东胡之所以要我们的宝马,是因为与我们是友好邻邦。我们哪能因为区区一匹千里马而伤害与边邻的关系呢?这样太不合算了。”这样,他就把宝马拱手送给了东胡。冒顿虽然表面上不与东胡做对,但他暗地里壮大实力,明修政治,希望有朝一日将丢的面子找回来。
东胡王得到千里马以后,认为冒顿胆小怕事,就更加狂妄。他听说冒顿的妻子很漂亮,就动了邪念,派人去匈奴说要纳冒顿之妻为妃。
冒顿的妻子年轻貌美,端庄贤淑,深得民心。匈奴群臣一听东胡王如此羞辱他们尊敬的王后,都气得摩拳擦掌,发誓要与东胡决一死战。冒顿更是气得牙齿咬得吱吱响,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还算个男人?然而他转念又一想,东胡之所以三番五次地使自己丢面子,是因为东胡的力量比匈奴强大。一旦发生战争,自己的实力不济,很可能会战败。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再忍让一回,等以后有了合适的时机,再与东胡算总账。
于是,他强作笑颜,劝告群臣:“天下女子多的是,而东胡却只有一个啊!岂能因为区区一个女人伤害与邻邦的友谊?”这样,他又把爱妻送给了东胡王。
之后,他召集群臣,指明东胡气焰嚣张的原因,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鼓励大臣们内修实力,外修政治,以后将丢的面子找回来。群臣听冒顿分析得有道理,于是按照冒顿的要求兢兢业业地治理,以图日后报仇恨。
东胡王轻而易举地得到千里马与美女,就认为冒顿真的惧怕他,更加骄奢**逸起来。他整日灯红酒绿,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实力越来越衰弱。然而他却毫无自知之明,又第三次派人到匈奴去索要两邦交界处方圆千里的土地。
此时的匈奴又怎么样呢?匈奴经过冒顿及其群臣多年卧薪尝胆的治理,政治清明,兵精粮足,老百姓安居乐业,其实力之雄库远远超出了东胡。
东胡的使臣来后,冒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不明白他的态度,都在那里沉默,有人耐不住这可怕的寂静,联想到以往两次的事,就试探地说:“友谊可能重于一切,我们就送给他们千里土地好了。”冒顿一听,怒发冲冠,拍案而起,振振有词道:“土地乃社稷之根本,岂可割予他人!东胡王霸我皇后,索我土地,实在是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天赐良机,我们要灭掉东胡,以雪国耻!”他亲自披挂上阵,众人同仇敌忾,一举消灭了毫无防备的东胡。
冒顿将丢面子视为一种磨炼,把丢面子作为一种与敌人斗争和周旋的策略,通过丢面子的耻辱刺激群臣意识到弱被人欺的道理,鼓励群臣和百姓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先壮大自己,然后再与敌人作战,找回丢去的脸面。如果冒顿当时被夺马霸妻之后不愿意丢面子,只是一味地意气用事,与东胡发生战争,鉴于当时弱小的实力,很可能会全军覆没,自己的政权被推翻。冒顿没有这样做,他将丢脸巧妙地转化为刺激群臣和百姓辛勤劳作的外在因素,最后灭掉了东胡,将自己多次丢的脸面一次挽回。这一抉择不能不说是一种颇有见地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