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事端再起(1 / 1)

黑凤凰 关仁山,王松 1993 字 3个月前

第七十八章

事端再起

1

德国的德塔公司在两天之内给开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发来三封电报,催促开平公司履行合同。最后一封电报的内容已经很强硬,说是如果开平公司再这样拖延,德塔公司就要启动司法程序,起诉开平公司。鲍尔温看了这封电报气得将电文纸摔在办公桌上,哼一声说,这些德国人太过分了!他们利用欺骗手段得到这份合同,现在还逼得这样紧!

约翰在一旁说,我们是不是……先发过去一些煤,平息一下事态?

鲍尔温说,不!我正在等天津的消息!那边应该很快就有结果了!

这时王永昌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鲍尔温看看他问,怎么回事?

王永昌说,孟凡浩和周学熙他们,在天津的煤炭市场罢市了!

鲍尔温一愣,罢市?为什么?

王永昌说,说是声援《天津商报》的主笔孙之初,要求天津衙门放人!

鲍尔温想一想,哦……难怪德塔公司催促我履行合同,看来他们串通好了。王永昌说,现在天津那边已经乱了,天津衙门的态度也有些改变,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鲍尔温问,直隶总督府那边,是什么态度?

王永昌说,这还不清楚。

鲍尔温说,你马上想办法了解一下。

此时,凡浩正坐在旅馆的房间里看当天的《大公报》。报纸上头版登载出消息:

滦州煤炭界在天津全面罢市——声援《天津商报》

凡浩看了轻轻舒出一口气。这次罢市,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天津毕竟是一个集中了许多制造业的城市,所以对煤炭的需求很大,一旦煤炭市场有些微震荡,立刻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时向楠来了,兴奋地说,凡浩兄,直隶总督府终于有态度了!

凡浩立刻放下报纸问,哦,什么态度?

向楠说,听说总督府已经给天津衙门下了公文,大致意思说,滦州煤炭在天津市场所占份额很大,一旦罢市,事关重大,让天津衙门尽快审结,如无大碍,提早放人,以平事态。

凡浩听了也兴奋地说,好,看来我们再坚持两天,天津衙门就能放人了!

向楠说,对!

事态的发展,比凡浩和向楠估计得还要快。第二天上午,孙主笔和龚主编就被天津衙门放出来。凡浩听说了此事很高兴,当天晚上,在鸿宾楼摆了一桌酒席,为孙主笔和龚主编压惊。周学熙原打算回滦州,听到这个消息特意晚走了一天,让向楠陪着也赶来鸿宾楼。凡浩在席间端起酒杯说,二位,前一阵我从天津衙门里出来,周大人就是在这里为我摆酒压惊,今晚,凡浩也在这里为二位压惊,我代表滦州煤炭业,感谢二位了!

龚主编笑笑说,我倒没什么,主要是孙主笔,他的妙笔生花啊!

凡浩说,是啊,这一回,也恰恰是这妙笔生花惹的祸啊。

孙主笔说,这倒是好事,我可以写一篇狱中见闻了!

大家听了一下都笑起来。

向楠说,不过,龚主编和孙先生,尤其是孙先生,后面还要当心才是。

孙主笔看一看向楠问,怎么……?

凡浩点头说,是啊,我也想到了,这次开平公司没有达到目的,后面也就没理由不履行跟德塔公司的供煤合同,如此一来,他们是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孙主笔说,不肯善罢甘休又能怎么样,有本事再把我抓进去!

凡浩说,话不能这么说,防人之心不可无,洪武叔,从今天起,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洪武点点头说,我明白。

2

王永昌和枣杠子带着几个人,一大早就乘船赶往天津。一出滦州府的地界,煤河两岸的视野开阔起来。王永昌站在船头,朝岸边的景色望着。枣杠子此时却没心思看河岸上的景致。枣杠子刚有了一个相好的女人,正在热乎的时候,这时突然被王永昌拉去天津,心里就老大的不情愿。他看一眼王永昌说,这洋人的心思真闹不明白,突然又让咱们去天津干什么?王永昌微微一笑说,现在的形势是,洋人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如果这个孙之初被天津衙门放出来了,那开平公司面临的局面就是要履行那个倒霉的合同,这样一来,洋人的损失也就不可避免了。枣杠子哦的一声说,鲍尔温没办法跟天津的总部那边交代?王永昌说,是啊,不过事到如今,鲍尔温肯定不会认这个账,他认为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枣杠子看看王永昌,摇摇头说,不过……我还是有些不懂。

王永昌说,这就是我们此番去天津的目的,你还不懂什么?

枣杠子说,咱们完全可以坐火车去,为什么一定要走煤河?

王永昌说,你什么时候才能长一点脑子?我们这么多人去天津,回来还要弄一个大活人来,如果坐火车招不招眼?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还想让孟凡浩那些人再闹出点事来啊?

枣杠子听了点点头说,哦……明白了……

王永昌横着看一眼枣杠子,又说,还有一件事,我可告诉你,以后在洋人那里说话,你要注意一点,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乱说,否则,我可不客气!

枣杠子嗯一声,没再说话……

凡浩这几天已经得到王永昌带人来到天津的消息,尽管还不知道王永昌此次来津的目的,但和向楠一起分析之后,觉得很可能与孙主笔有关,因此也就叮嘱洪武,一定要对孙主笔加强保护。洪武这段时间也始终没有放松警惕,每天早晨要一直将孙主笔送到报馆,晚上孙主笔下班时,又等在报馆门口,将他送回家。但这中间也有让孙主笔尴尬的时候。孙主笔有的时候要去那个相好的女人那里。这种时候,如果洪武再跟着一起去显然就不太合适。但洪武一定要坚持跟着孙主笔,到了那个女人家的门口,就等在门外,哪怕孙主笔半夜才出来,也要将孙主笔送回家才回去。这样一来,孙主笔就很过意不去。

在这个傍晚,孙主笔下班之后从报馆里出来,看到洪武又照例等在门口,就对他说,洪武师傅,你这样每天早接晚送,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洪武笑笑说,大少爷说了,再过一过吧,等事态平息了,开平公司跟德塔公司那份合同的事也过去了,我们就回滦州。孙主笔说,可是……天天让你这样辛苦,实在过意不去啊。洪武说,这倒没什么,我是做镖师出身,干这一行已经很多年,再说大少爷说了,现在你的安全最重要。

孙主笔想想说,这样吧,今晚我就住在她那里,不回去了,你也不用送我了。这样说罢,见洪武还要说什么,就又说,要不这样,你明天一早去她那里接我,这总行了吧?

洪武又犹豫了一下,只好说,那……好吧,孙先生千万当心。

孙主笔点头应了一声,就转身走了。

洪武往回走了一阵,觉得还是不放心,于是又转身朝孙主笔走的方向追过来。但追了几个街口,却并没有看到孙主笔。洪武立刻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站在街上朝四周看了看,叫住路边一个卖梨的小贩问,刚才,你看到一个穿洋服的男人,大约三十多岁,从这里走过吗?卖梨的小贩立刻说,哦,看到了,他刚走到前面的街口,有几个人拦住,架上一辆马车走了。小贩看看洪武,又问,这人…

…是不是欠了人家的债?

洪武一听顾不上再说什么,连忙朝前追去……

3

凡浩听到这个消息迅速想了一下。他意识到,孙主笔在天津没有什么仇人,所以,绑架他的很可能是开平公司的人,而绑架的目的,肯定与开平公司跟德塔公司的合同有关。如果这样分析,他们绑了孙主笔就肯定会弄回滦州去。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人会走水路,还是走陆路。如果走陆路,乘火车,显然目标太大,而乘坐马车路途遥远,他们也会担心不安全。如此看来最大的可能就是走水路。凡浩想到这里,立刻决定,当晚连夜回滦州。洪武听了凡浩的分析也觉得有道理,说好,我们先一步赶回滦州,在煤河码头等他们!

凡浩的分析果然没有错。在这个晚上,王永昌让枣杠子带人将孙主笔弄上船,然后连夜就返回滦州。孙主笔一直被一只口袋套着头,这时口袋被扯掉,看看眼前的人问,你们,究竟是什么人,绑我干什么?王永昌走过来说,你不要管我们是什么人,再说我是谁,你很快就会知道,我现在只问你,你在《天津商报》上写的那篇文章,是真的吗?

孙主笔点点头说,我知道你们是什么人了。

王永昌说,知道就好。说着拿出一张纸,举到孙主笔的面前说,你看一看吧。孙主笔接过这张纸,看了看。王永昌说,你只要在这张纸上签个字,就没你的事了。

孙主笔说,你让我……承认那篇文章是假的?

王永昌说,是啊。

孙主笔说,这不可能!

王永昌哼一声说,好吧,你现在不签,等到了滦州,我也有办法让你签的。说罢朝枣杠子示意了一下。枣杠子就和王永昌一起来到船头。王永昌说,为保险起见,咱们还是分头吧,我带人到煤码头再下船,你带上两个人在货码头提前下船,把孙之初从小路弄回去。

枣杠子想想说,嗯,这个办法好!

王永昌说,小心,千万别再出事!

此时,凡浩和洪武正骑马疾驰在小路上。走到一个岔路口,凡浩突然勒住马,回头对洪武说,这煤河上有两个码头,一个煤码头,一个货码头……

洪武说,对啊,他们会在哪个码头下船呢?

凡浩想想说,这样吧,我去货码头,你去煤码头,这样无论他们在哪儿下船就都能堵住。

洪武听了点点头,就拨马朝另一个方向去了。

凡浩的心里也没有底。凡浩很清楚,除去煤码头和货码头,应该还有第三种可能,如果王永昌故意不在码头上岸,那就没有办法了。尽管进入滦州的地界以后,煤河的岸边大都有浅滩,不适合船靠岸,但也不能排除王永昌故意选择在半路下船,涉水上岸的可能。倘若果真如此,那就没有办法判断了。但是,现在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先将两个码头堵住。

凡浩想着,已经骑马沿小路来到货码头附近。所谓货码头,其实也是客码头,除去船运公司的货船装卸一些货物,也有客船在这里停靠。这时已是黎明时分,天色泛白。凡浩突然听到前面的小路上似乎有人声,于是立刻跳下马,躲到路边。接着就看到,枣杠子带着两个人,正押着孙主笔走过来。凡浩牵着马从路边走出来,站到路中间。

枣杠子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凡浩,一下愣住了。

凡浩说,把人给我留下吧。

枣杠子身边的两个人也都有些不知所措。

凡浩又心平气和地说,你们如果不放人,我可以去滦州官府,告你们绑票,你们应该知道,按大清例律,绑票该当何罪。

枣杠子和身边的人对视了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