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螳螂与黄雀
1
王永昌最爱吃太平街上的汤记老豆腐。汤记是老字号,街上人传说,康熙年间就开了这爿小店。门面虽不大,却很干净,当然最要紧的还是味道。据开店的汤掌柜说,这里的老豆腐不是用卤水点的,而是祖传的一种秘方,所以味道也就很独特。在这个早晨,王永昌和枣杠子一起在汤记喝了老豆腐,又吃了两个驴肉火烧,从店里出来时,枣杠子忽然凑近说,王总办,这回那孟家二少爷,要是真能从家里弄出几件值钱的物件儿来……
王永昌立刻看看他说,你怎么知道这事儿?
枣杠子咧嘴笑笑,支吾了一下。
王永昌沉下脸说,你给我嘴严点儿!
枣杠子赶紧说,您放心!不过这事儿……您还得小心。
王永昌看看枣杠子,你说……小心什么?
枣杠子说,古董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要是看假了……
王永昌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孟家出来的东西,应该不会有假。
枣杠子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看一眼王永昌,没再说出口。王永昌抬头看看天说,时候不早了,我得赶紧去河头花园,鲍尔温先生一早就让人来送信,说是找我有事。
王永昌说罢就匆匆走了。
河头花园的咖啡厅里,凡浩和金达正坐在一张桌前。老蒯站在凡浩的身旁。金达拿出一张纸说,孟先生,这是我准备为腰窝矿业购置设备的清单,请过目。凡浩接过看了一下说,我对机器设备是外行,你来决定就是了。金达说,那就按这份清单订购了?德国那边我已经谈好,价钱方面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凡浩点点头说,好吧,就这样定了。
这时王永昌走过来,看到凡浩笑笑说,哟,孟少爷。
凡浩点头应了一声说,王总办。
王永昌想了一下,在桌前坐下说,最近听说,你们孟家有古董要出手?
凡浩一听就笑了,说,这事传得真快啊!是,当年老爷子在世的时候,他喜欢这些东西,现在我觉着碍事,也占地方,等有合适的买主儿,索性出手就算了。
王永昌试探地说,总不会……轻易出手吧?
凡浩说,那是自然,我孟家出来的东西,哪件也得值点银子。一边说着似乎想起来,回头对身边的老蒯说,哦对了,你回去想着把后花园的亭子间锁起来吧,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王永昌听了看看凡浩,又看看老蒯,讪讪地站起身说,我还有事,你们接着聊,少陪。
说罢就转身走了……
2
酒腻子的腿伤已经彻底痊愈了,还一直养在家里。酒腻子的心里对凡浩还是满意的。抛开自己的女儿兰兰跟凡浩之间的事不说,酒腻子觉得,凡浩还是很有人情味的。自己的腿受伤,又被抓进大牢,当然都是因为孟家的事。但如果凡浩不认这个账,自己也没办法。可是凡浩却将这件事牢牢记在心里。自己从凤凰山上回来以后,凡浩经常让孟府的管家老蒯过来看一看,每次都要送些银子,还总是特意带一坛子酒来。老蒯把凡浩的话也捎过来,以后不用去矿上做工,就养在家里,工钱矿上照发就是了。这让酒腻子很是过意不去。酒腻子是个心软的人,渐渐也想明白了,人是讲缘分的,尤其男女婚事,更要讲个姻缘,既然自己的女儿兰兰与凡浩没这个姻缘,再强求也没用。人总是拧不过命的。大牛偶尔下山,也偷偷回来看一看,据大牛说,兰兰在山上的日子过得还好,眼下青山寨已恢复了宏中镖局。这样看来,黑彪也就是兰兰这辈子的终身依靠了。酒腻子想通了这些,每天也就照常喝酒。
让酒腻子没有想到的是,这天傍晚,凡浩竟和老蒯一起来了。酒腻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凡浩,这时突然见了,还有些不自然。连忙招呼着让凡浩坐下。凡浩倒并没有显出什么,一进门就说,冯大叔,这一阵矿上的事实在太忙,也没顾上过来看您。
酒腻子连连摆着手说,不用看不用看,老蒯经常过来,已经把你的话捎过来了。一边这样说着,又看一眼凡浩,我听说了,你前一阵上山……去看过兰兰……
凡浩故意把话岔开说,您这腿,好利落了吗?
酒腻子说,早就没事了,我还想着呢,再过一过该去矿上了。
凡浩笑笑说,不急,您索性就再养些日子,等彻底好了再说。
酒腻子叹息一声说,我听说了,前些日子矿上瓦斯爆炸,要是我在矿上,拎着这老鼠笼子去井下转一圈,老鼠一闻到瓦斯的气味就乱蹦乱叫,也不会出这样的事啊。
凡浩说,也好,冯大叔,如果您觉得在家里闷得慌,想去矿上散散心也行,不过还是小心点,现在开平矿那边的人还没忘了前边的事,保险起见,避着点外人的耳目。
老蒯说,你接着喝你的酒吧,我和大少爷还要去码头那边看看。
酒腻子赶紧说,得,你们快去忙吧。
3
煤河边。开平公司的码头上停泊着一条不大不小的货船。货都已装上船了,正准备启运。王永昌和枣杠子一边说着话朝码头这边走来。枣杠子朝不远处的腰窝矿码头看一眼。那边正在往船上装煤。枣杠子低声说,王总办,看来腰窝矿那边又要往天津运煤了。王永昌哼一声说,甭管他们,先说咱的事吧,
这批货,是鲍尔温先生给天津的墨林公司总部送去的,刚才一再叮嘱,你在路上千万给我精着点儿心,可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枣杠子问,这到底……是什么货?
王永昌说,洋人的东西谁知道,甭多问,你小心送到就是了!
这时凡华来到码头上。朝四周看了看,见王永昌和枣杠子站在河边说话,就凑到王永昌的身边低声说,王总办,你果然在这儿呢,找你可真不容易啊。
王永昌回头看看他,哦,二少爷,这么急着找我,什么事?
凡华立刻说,哎……什么事你忘啦?
王永昌点点头说,哦,你说那事?怎么样,东西弄出来了?
凡华将王永昌拉到一边说,弄是弄出来了,可太招眼,没敢带在身上。
王永昌问,在哪儿呢?
凡华说,你跟我去看吧。
王永昌想了一下,又向枣杠子交代了几句,就和凡华朝街里走来。凡华让王永昌等在一个街角,自己匆匆走了。一会儿,抱着一个花包袱东瞅西看地溜回来。到王永昌的跟前,打开花布,里面是一只梅子青的瓷瓶。王永昌很内行地接到手里,翻来覆去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阵,点点头嗯了一声说,看这样子,倒像个真东西。凡华一听就急了,瞪起眼说,当然是真东西!我家老爷子当初可是花大价钱收下的,这是正宗的宋代梅子青!
王永昌问,就这一件?
凡华说,我家还有呢,可不敢拿太多了,怕我大哥看出来。
王永昌点点头说,好。说罢转身就走。
凡华连忙问,哎……你倒是要不要啊?
王永昌说,稍沉沉,你等我一半天。
王永昌回到码头上,枣杠子已经跟着货船走了。王永昌看到了,凡浩正站在那边的腰窝矿码头上,跟几个人说着什么,于是就装作不经意地朝腰窝矿码头这边走过来。凡浩已经看到王永昌,却只当没看见,仍向身边的人说着什么。
王永昌走过来笑着说,大少爷,在这儿忙着哪?
凡浩抬起头说,哦,王总办,有什么见教?
王永昌说,我想请教孟少爷一下。
凡浩又看他一眼,说吧,什么事?
王永昌说,孟少爷对瓷器,一定很在行吧?
凡浩不动声色地说,这要看你问什么。
王永昌说,是这样,这两天有个湖广商客,给我拿来一件宋代的梅子青,可我心里没底,孟少爷见多识广,所以想请教一下,这梅子青怎么看旧,怎么看新啊?凡浩一听就笑了,对王永昌说,王总办,这事你问我,还真问对人了,我家老爷子当初最喜欢宋代的梅子青,所以我家收藏最多的,也就是梅子青。其实说起来,梅子青是最好甄别的,色青如梅,莹润如脂,除去龙泉窑,一般的窑口是烧不出这种成色的瓷器的。
王永昌立刻问,这么说……你府上也有很多梅子青?
凡浩说,不敢说很多,有几件吧。
王永昌哦了一声,点点头。
凡浩又说,梅子青,一般赝品很少。
王永昌立刻问,为什么?
凡浩笑笑说,这种釉色不容易做假。
王永昌说,好……好啊,领教了。
说罢就忙不迭地走了……
4
王永昌认定,自己终于发了一笔意外的横财。发财和发财不一样,如果是意料之中的财,就不会感到太刺激,不过是把迟早属于自己的银子收入囊中罢了。只有意外之财才让人亢奋,对于男人来说就如同是吃了壮阳药,有一种雄赳赳拥有一切的感觉,似乎自己一下生猛起来。王永昌觉得,自己离这笔意外之财只还有一步之遥。在这个傍晚,王永昌的怀里抱着用花布包着的梅子青,一手拎着一个油纸包,另一只手攥着一瓶子滦州烧酒,哼哼唧唧得意洋洋地回来了。一进门就说,老婆,去把这猪头肉切切,晚上陪我喝两盅!
大茄子看他一眼问,又有什么喜事啊,看美的你!
王永昌嘿嘿着说,当然有喜事,我发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横财!
大茄子哼一声说,发财?我看你发昏吧!
王永昌招招手,把大茄子叫过来,然后把一个花布包放到**打开。大茄子一见不过是个瓷瓶,撇撇嘴说,一个破瓷瓶子有什么稀罕。王永昌说,破瓷瓶?这可是孟府的东西,他家老二,那个败家子儿从家里偷出来的,现在到我手里了,还有好几件呢!我已经问过邹百义了,这点儿东西少说也值几百两银子!我几十两就给他买下来了,然后转手再卖给那个叫胡华的洋人,这么一转手就能翻几番儿地赚。大茄子撇撇嘴说,那个胡华就那么傻啊?你要多少他就给多少?王永昌一听乐了,摇晃着脑袋说,洋人可不就是傻东西,不骗他们骗谁?
大茄子白他一眼说,等着看吧,还指不定谁骗谁呢!
王永昌立刻说,乌鸦嘴!你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王永昌认定,这几百两银子已经到手了。这一晚踏踏实实地睡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就抱着这只用花布包着的梅子青,兴冲冲地来到胡华的办公室。胡华正伏在桌上写着什么,抬起头看看王永昌脸上的表情,有些奇怪地问,王总办,你有什么事吗?
王永昌走到胡华面前,既神秘又兴奋地说,东西……我拿来
了。
胡华立刻明白了,问,你说……古董?
王永昌点点头。
胡华说,好啊,打开我看看。
王永昌将花布包放到胡华面前的桌上,小心打开,一件晶莹透亮的梅子青就露出来。胡华先是伸头看了看,又轻轻拿起来,翻过来转过去地仔细打量了一下。
王永昌站在对面,一直在紧张地观察着胡华脸上的表情。
胡华终于嗯了一声,然后问,这件东西,你要多少银子?
王永昌说,这是样品,还有三件,都是清一色的梅子青,据邹百义说,这几件东西加在一起少说也得值一千两银子,不过咱们之间就甭一千了,这么着,您给我五百五,要不,这样吧……零头儿也别算了,您给五百两吧,这可已经是底价了,再低恐怕就……
胡华听了微微一笑说,你说,要五百两银子?
王永昌愣一下问,您能出……多少银子?
胡华向王永昌伸出一根手指。
王永昌立刻鼓起眼,一百两?
胡华摇摇头说,一两。
王永昌一听险些蹦起来,一两?你……开什么玩笑?!
胡华说,王总办,确实有人在跟你开玩笑,而且是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王永昌瞪着两眼说,这可是……从孟府里出来的东西!胡华说,那就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给你这件瓷器的人骗了你,也就是说,他根本不是从孟府里拿出来的,第二,孟府的收藏本身有问题,他们当初买下的就是一些假古董,不过我想,这第二种可能性应该不是很大。
王永昌眨巴着眼问,您的意思是说,这件梅子青……有可能是假的?
胡华微笑着说,不是有可能,而是,就是假的。
王永昌从胡华的办公室出来,走到大门的外面,将这件假梅子青狠狠摔在地上。摔完之后还觉得不解气,又上去跺了几脚。碎瓷片在脚下发出嘎巴嘎巴的声音……
5
庆丰酒楼靠窗的一张桌前,凡华和几个朋友正在喝酒。滦州府有句俗话,叫酒肉朋友,饽饽夫妻。酒肉朋友只能一起喝酒吃肉,一旦没酒喝没肉吃了,也就会作鸟兽散。而唯有夫妻才能一起吃饽饽喝粥,过粗茶淡饭的日子。但在凡华看来却并不是这样。凡华的这些酒肉朋友都是市井闲人,而这些市井闲人的身上又各有情趣,所以,与这些人在一起就有说不尽的快乐。这时,靠吃息口过日子的车前子一边喝酒笑着说,二少爷,你最近几天手头又宽绰了?凡华得意洋洋地说,是啊,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俗话说三天河东三天河西嘛!
旁边的何里飘哦一声说,那你给我们说说看,这一次又是怎么河的西啊?
凡华神秘地一笑说,这个……天机不可泄露,来来,喝酒!
凡华正举起酒杯,王永昌带着几个人走进庆丰楼。王永昌远远看见凡华,就走过来冷笑着说,二少爷,在这儿快活哪?凡华见到王永昌越发来了兴致,立刻大模大样地说,是王总办啊,那几件梅子青怎么样,你如果还想要,就得等等了,东西是有,可也不敢总往外拿啊!
王永昌点点头说,是啊,你家大少爷已经说了,你们孟府还有不少梅子青哪!
凡华听出王永昌的话味道不对,眨眨眼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王永昌的鼻孔里哼出一声说,什么意思,你心里当然明白我是什么意思!二少爷你也太黑啦,就值一两银子的破瓷器,你敢冲我要五百两,真不知这天底下还有没有比你胆子更大的人!凡华立刻大呼冤枉,睁大眼说,王总办,这可都是我们孟家自己的物件儿,我家能有就值一两银子的古董吗?咱今天把话说明白,你如果想反悔也没关系,这五百两银子我退给你,你把东西还给我拿回来就是了!我转手就能卖八百两银子你信不信?东西呢?快拿来吧!王永昌歪起脑袋看看凡华说,好,姓孟的,你等着,这点银子我早晚让你吐出来!
说罢就恨恨地带着人走了。
……
凤凰山上,青山寨的大厅摆开十几桌酒席。山上的酒席虽没有小山街上庆丰楼的菜肴,却也都是山珍野味。黑彪与兄弟们已经喝得酒酣耳热。这时猴二端着酒杯走过来,对黑彪说,大哥,咱这回下山收获不小,弟兄们都很高兴啊,没白辛苦这一趟。黑彪的心里似乎有事,只是点点头,又朝大厅里正在兴高采烈喝酒的弟兄们看一眼。猴二看看黑彪,似乎猜透心思,凑近一步说,大嫂……再过一过就要生了,是不是……也该准备一下了?
黑彪的脸色越发阴沉,只是嗯了一声。
猴二问,大哥,你有心事?
黑彪说,来,喝酒吧。
此时,兰兰在房里已经听到大厅那边传来的喧闹声。于是从房里走出来。兰兰虽已隆起肚子,走路却并不显笨重。这时叫马合的弟兄过来问,大嫂,有事吗?
兰兰问,黑掌门他们在喝酒?
马合说,是啊,庆祝呢。这一趟收获很大。
兰兰听了想一想,问,他们……又下山了?
马合说,听猴二说,是去了煤河与运河的岔口。
兰兰问,他们跑这么远,去干什么?
马合说,好像,开平煤矿的洋人往天津去一条货船,让黑掌门给做了。
兰兰听了点点头,没再说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