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 / 1)

1982年,李银河申请去美国学习。

当年的出国政策是,大学毕业后至少服务两年才能申请,并且不允许夫妻二人同时出国。夫人一走,小波成了留守丈夫,过回光棍的日子,只得终日以书为伴。

那两年,王小波坐在台灯下,熬夜写作。两年后,王小波终以伴读身份去美国寻老婆。

1984年,刚到美国的王小波英语惨不忍睹,经常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只好灰溜溜去录像店里租影碟,回家苦练,看了将近一千部美国电影。后来,英语说得稍有长进,学业却不顺畅。在语言学校时,外国老师告诉他:“你不是要上学,而是要资助。我们系要削减,现在连同事的饭碗都保不住,没钱管中国人。”

之后,王小波联系了一大批学校,只等来四个回信,三个拒绝,一个同意,且自掏学费。没有钱,他动了打零工的念头——去餐厅做服务员。到了餐厅后,王小波什么也不会,只能在后厨刷碗。下班后,他看见美国服务员围在一起吃剩菜,且吃得津津有味。

“即使在叫作天堂的美国,依然有那么多的人活得没有尊严。” 王小波不愿意过这种生活,他厌恶极了。回到家,王小波很失落,李银河不声不响地走过来,对王小波说:“你踏实在家写小说吧,我来想钱的事儿。”

那个年岁出国留学的人,没几个能拿得出钱来上学。当年王小波夫妇两个人在美国期间的生活费,全靠李银河的 400美元奖学金,日子过得很拮据。有一段时间,哥哥王小平都看不下去了,对李银河说:“小波靠写小说没法维生啊。”而李银河却很坚定:“小波是天才,文学才能荒废了太可惜,而文学是他的命,不写小说,他就是行尸走肉,那样的话,即使物质生活水平再高也没有任何意义。”

在李银河的庇护下,王小波在美国的四年,大把的时间都在积累知识素材。他先是看遍了罗素著作,后来又读遍西方哲学,终日沐浴在“欧风美雨”中。之后,王小波看书专挑野的看,再后来,他杂文出版后,一些老朋友问他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么多有趣故事,他说,“都是在美国图书馆的禁书区看的”。

此外,这四年里,他还写出了《唐人故事》,完成了大量《黄金时代》的写作架构。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银河的坚持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