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 / 1)

命运虽然给了叶嘉莹足够多的无可奈何,但也同样给了她更多人生悲怆之后的诗歌色彩。前者**她的生活,后者给了她更多的通悟。

因为专心研究诗词,叶嘉莹越讲越出名,最后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同时邀请她去讲课。

在她的课上,叶嘉莹常穿一身干净的素色旗袍,带着学生在诗词世界里漫游徜徉,感受唐风宋韵。行过之处,也总是有情有义。

叶嘉莹讲诗词和别人不同,她的诗词是“唱”出来的。在她一声声的吟唱中,杜甫是个“站在笼中展翅起舞”的爱国诗人,陶渊明则是一朵飘在天空的兼具“真”与“妙”的云,苏东坡最大的“标签”不是豪放,而是豪放粗犷下藏着的幽咽怨断。

叶嘉莹讲课,从来不看课本,全凭学识和记忆。著名作家白先勇在台湾读书时,常跑去听叶嘉莹的课。只见叶先生站在讲台上,不喝水一讲就是三小时。杜甫的诗从她嘴里蹦出来,左一句,右一句,如随意从兜里掏出来一样。

直到今天,80多岁的白先勇还回忆 90多岁的叶嘉莹:“叶先生是老师中的老师,我是小了叶老师 13岁的学生。”

作家席慕蓉也曾不止一次听过叶嘉莹的课,那时候席慕蓉读高中,叶嘉莹去哪讲课,席慕蓉便一路追到哪。席慕蓉常说:“我坐在下面听老师讲课,觉得老师是一个发光体。”

“我都不敢说自己是叶先生的学生,我是叶先生的粉丝。她去哪讲课,我就追到哪。”

当时,听过叶嘉莹课程的有小说家陈映真、作家白先勇、大学者吴宏一、作家陈若曦、学者林玫仪等。连叶嘉莹自己都难以想象,当时在台湾,自己怎么会教了那么多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