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亲爱的孩子,谢谢你(1 / 1)

小拍的学校最近正在做一些教学调整,放学时间比以前晚了不少。7点 15分她才回家,我抬头说:“你放学时间比较晚,两个妹妹吃

饭比较慢,所以我们没等你就先吃了。”本来就有些疲惫,听我这么一说,小拍嘟起小嘴巴。把书包放回房间后,来到餐桌前,看着眼前的残羹冷炙,她更加不

高兴了,嘟囔道:“都没有我喜欢吃的,不想吃了。”“这个蒜薹挺好吃的啊,你尝一下。”我说。“我不想尝。”她摇摇头。她顿了一会儿,放下手中的筷子,说道:“妈妈,我想吃西红柿炒鸡蛋,

我自己来炒。”“好啊,你去炒吧,炒完了妈妈也尝尝。”十多分钟后,一小碗西红柿炒鸡蛋上桌了。“妈妈,你尝尝。”她

期待地看着我。我尝了一口,说:“味道还真不错。”看她吃着自己亲手炒的菜,狼吞虎咽又异常满足的样子,一刹那,

我忽然有点羡慕眼前这个小姑娘。换作是我,虽然吃剩饭心里不爽,但将就一下也就过去了。可她不,她不怕麻烦,也不愿将就自己,还能用自己的双手炒出想吃的菜,把本来糟心的一顿饭吃出满满的幸福感。

如果是多年前,看到孩子赌气翘起的小嘴巴,我心里就开始着急了,

听到她生气不想吃,估计早就开始讲道理:吃饭不要太挑,阿姨做饭很

辛苦之类。如果孩子还不听,最后直接撂下一句,你爱吃不吃,弄得双方不欢而散。

当我带着同理心,看到孩子在此刻的情绪和需求,放下内在的评判时,我也越来越自在,是的,我越来越爱这样柔软、平和的自己。

回顾自己这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从小我就是乖乖女,知道父母养家很辛苦,便努力学习,顺利考上武大,进入报社工作,一路都顺利得让旁人艳羡。直到有了孩子,我才知道,世界上有一种不易叫养孩子,面对孩子持续的挑战和哭闹,我不仅手足无措,有时甚至产生深深的挫败感。

孩子快 3岁,进入幼儿园时,我们一起经历了长达近一年的分离焦虑。我还常常会想起那些时刻,孩子死死抓住沙发不肯走,被我们强力掰开一个个小手指,扛在肩上,一路放声大哭走到幼儿园。她的哭声使我痛下决心,我买了很多育儿和心理学的书,孩子睡下后再慢慢啃,参加很多家教课程,走上了一条不断学习的自我成长之路。

一个人走,很孤独。

2013年年底,因为爱好童书,加上大学学的播音主持专业,我把自己讲的故事音频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很快吸引了大批妈妈们的关注。

每天都有妈妈给我留言,和我分享她们的孩子有多喜欢听我讲故事,有时候她们也会和我倾诉育儿中遇到的难题,比如孩子到点不肯睡觉,做事特别磨蹭……这些困惑和疑问不也是我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吗?

处女座的完美主义激发我去学习和思考,和妈妈们的交流也常常会

启发我,我也很想知道,爱和自由究竟有没有边界,父母和孩子的需求

发生冲突,究竟要怎样温和而坚定地去解决……我把这些交流和想法记

录下来,分享在微信公众号,文章发出后,又一条一条看大家的留言和评论。

有的妈妈说:“同理心,听起来很容易,可要做到太难了,孩子需要理解,那谁来为妈妈们考虑?我们焦虑、难过的时候,谁来同理我?”

有的妈妈说:“道理都懂,学的也不少了,可一旦在现实中面临挑战,那种原始的、最深层的负面反应模式又本能窜出来了,却无计可施。”

我慢慢地了解到,只要父母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爱自己,只要我们内在充满恐惧和担忧,那么上再多的课程,什么正面管教,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P.E.T.父母效能训练……这些育儿知识和方法都只能停留在大脑,无法深入我们的骨髓,转化成当下的行动。

当我真正爱自己,肯定自己,同时放下控制和改造孩子的欲望,用同理心看见孩子的需求,不评判,只在必要时表达我的感受,当我真正柔软下来,放下我的恐惧和焦虑,我发现,孩子竟也变得越来越可爱。

感谢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感谢三个孩子,感谢拍爸,也感谢我的父母,虽然他们没办法给我无条件的爱,但给了我自由和探索的空间。

我越来越肯定,生命中邂逅的每个人,父母、孩子、爱人,甚至同学、同事,他们都是来帮助我成长的,而给我带来挑战最多的那个,也给我带来最大的蜕变。

前几天清明节,我和小拍聊到:“很久以后,有一天妈妈也会离开你,我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虽然不能跟你说话,但我会一直在天上陪着

你,你的快乐和伤心,妈妈都看在眼里。”

“妈妈,那如果我想你了,我就把想对你说的话写在纸条上,然后

把它放进一个红气球里,让红气球去天上找你。”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亲爱的孩子,谢谢你。余生很长,因为有你,我不再慌张。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2019年 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