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之制定
当明治即位,誓于神祇,其第五条即曰:“求知识于世界,以丕振皇基。”教育政策,必须兼采东西文化,其意于此可见;故首设立大学(此犹教育省),统理全国教育事务。惟以亟于废藩,未能兼顾教育,广立学校;其后乃改大学为文部。一八七二年,订定学制;天皇下诏,有“自今之后……必期邑无不学之徒,家无不学之人”云云。当时计画分全国为八区,区设大学一,中学三十二,小学三百有十;惟未即实行,不过对于教育之一种希望而已。文部以需教员急,设立师范学校,造就师资,增设小学中学。一八七七年,开办东京帝国大学,分文理法医四科,于是始有大学。其后留学生归自欧美,呈述所见;政府数改学制。其重要者,小学高等,款由地方税供给;定六至十四岁为学龄,令孩童入小学读书,实行强迫教育。小学卒业者,得考高等;高等卒业者,可考中学或专门职业学校;其上为大学。小学课程重要者,为修身、国语、算术、历史、运动;高等为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理科、英文;中学尤重外国言语科。其所谓修身者,一种保守旧道德之教科书也。天皇尝下诏曰:“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弘远,树德深厚。……朕愿与尔臣民,拳拳服膺,成一其德。”凡此课程学龄,时有更变,盖其教育,初在试验时代故也。
女子教育
学校课程,极其严重。自星期佳节国庆而外,无甚例假;暑假期短;孩童入学,上课期间逾十月。小学高等,皆采男女同校之制。女子入中学者,其数较少;一八八六年,全国女子中学,仅有九校。后虽增加;而入学机会,远不如男子。其入学宗旨,在养成妇道,为他日之良妻贤母。
教会学校及私立学校
官立学校而外,有教会学校。自外人初来传道,即建设学校,教授生徒。及维新初年,人民羡慕欧化,鄙弃汉学;政府设立之学校,未甚发达,教会学校,其势渐盛,小学高等中学大学,学生日多。其后政府所设之学校渐多,设备管理,优于教会学校,教会学校之势渐衰;但其功有不可没者。教会学校而外,有私立学校。其最著名者,为福泽谕吉之庆应义塾。福泽尝游欧美,不求利达,因设义塾,聚集生徒,谆谆然以输入泰西学术为己任。一八九二年,福泽扩张其义塾,增设大学,分文学、经济、法律、政治四科。其生徒闻达者不知凡几。次则大隈所设立之早稻田大学,亦负盛名。早稻田初称东京专门学校,成立于一八八三年。其宗旨盖欲脱离权势之羁绊而使专研究其所读之课程,尤提倡国语,专授政治、经济、法律等科;学生甚众。其他私立者尤多。盖以人民爱国,乐于公益,勇于输捐;而在上者,又能鼓吹励奖之。学校增多之后,政府之监督渐严,教科书必经文部之审定,以求划一。其后受德国之影响益深,专趋于军国民教育。
文学作品及报纸
学校林立,学生数增。文学及报纸,应时势之需要,发达殊速。作品多为小说戏曲新诗;以作者深受欧美文学之影响,偏于模仿,创作遂少,其影响人民最大者,厥为报纸。报纸始于一八六一年。初由长崎奉行,令译荷报,转呈幕府,后以不能供读者需要,始设报馆,惜其发行一号而止。一八六四年,美人尝发行报纸,每月二次;又不及十号而停刊。继之起者,十有余种。但主其事者,皆非专业,组织编辑,简陋无序,专诋幕府;幕府禁其出版。及维新初年,木户孝允发行报纸,《东京日日新闻》《邮便报知新闻》《朝野新闻》等继之而兴。其编辑者,富于才识,时作论说,发表意见,批评政事,势力大盛;政府检察之律始严。既而政府定议会召集之期,党人怨望者,发行报纸,鼓吹学说,标示主义;时或不顾事实,偏于攻击政府。福泽谕吉以为不可,乃与同志创设时事新报馆,以不偏不党为宗旨,专论事实,评其得失,借定改革进行之方针;销数日增,势力渐盛。后数年,报纸价廉,流传益广。资本家谓可营利,投资于报馆者骤多,因而增聘记者,购买机器,消息灵通,印刷迅速,报纸之进步益速。其所助于普通教育者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