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人生的忠告中,最富哲理、最耐人寻味的部分通常不是教人如何做“加法”——追求尽可能多的财富、权力、成功和欲望的满足,而是教人如何做“减法”——过极简的生活。
大哲学家培根就曾告诫那些权力欲过盛者,说他们是君主、荣誉和事业的“三重意义的奴仆”,连人身自由都没有。19世纪的英国学者切斯特顿亦称“过分的享受反而无法享受”,明智的选择应是“同时享受一些极简的东西”。
约翰·斯加利(John Sculley)在担任苹果公司总裁时,在一次演讲中讲了一个非常独到、精彩的见解:“我们在工业时代唯一学会的,就是去制造越来越多的复杂。但是,我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学习怎样实现极简,而不是复杂。”极简是复杂的终极形态。
20世纪80年代,日本推出烧煮和加热合一的微波炉,按钮有十几个之多。虽可烹饪菜肴200多种,但还是遭遇冷落。看到这种情况,厂家顺应了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大胆革新,把按钮减到简单的几个,最终受到了消费者欢迎。
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很多产品的一些附加功能甚至包装都是过剩的。现在许多小皮包、文件包都设计了密码锁,看起来很高级,用起来却给人增加了很多烦恼。只要稍不小心,轻轻一碰,密码就会活动,例如“8”变成“9”或“2”。由于密码不对,好多皮包锁上后就打不开,需要用改锥撬。
在实际生活中,类似这种华而不实、徒劳无益的产品还有很多,设计者、制造者和经营者以为这样可以招徕顾客,多赚些钱,其实恰恰相反,一旦客户觉得附件的功能增加了其使用难度,就会放弃使用产品。
有鉴于此,生产经营者应从方便消费者使用的角度出发,在设计产品时多使用“减法”。大名鼎鼎的美国实业家爱克尔就是靠运用“减法”起家的。
一天,爱克尔在纽约街上散步,看见一家小店将一块块咸肉切成均匀薄片,装在两磅装的纸盒里出售,生意很好,立即产生联想:“如果再改成一磅装,生意可能会更好。”于是他依计行事,创办了山毛榉食品公司。从此,山毛榉食品公司声名鹊起,逐渐闻名全美国,乃至全世界。
运用“减法”思维方式的经营者并非独此一家。日本东芝公司对X射线CT诊断设备,“减”去一般病员不需要且造价昂贵的功能,售价比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同类产品便宜40%有余,一举夺得了在美国及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纵观时下的企业营销活动,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除了在“价格战”中会用“减法”外,对产品的结构、功能、性能、包装,以及服务项目的形式和内容,则只知道用“加法”,硬把一些过剩的质量或享受塞给顾客。如此,价格很自然就上去了,“消费成本”也势必“水涨船高”。如此,只能导致顾客对此类企业退避三舍。
对产品的多余功能、性能、包装进行删除,就够了吗?客户的使用就简单了吗?看看宝洁公司的做法,也许你还能更进一步。
在商店,我们经常能看见那些从未购买的商品,这种浪费是惊人的。根据科特·萨尔蒙公司的研究和佩因·韦伯公司的分析家安德鲁·肖尔的研究结果显示:7.6%的个人护理和家用产品占据了该领域全部销售额的84.5%,其余许多产品几乎从未被消费者注意过。
像宝洁这样优秀的公司也容易在这方面犯错。作为世界著名的消费品生产商,宝洁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耍杂技,一会儿对这个搞搞新意,比如清新柠檬,一会儿对那个“改进改进”,比如超大装。但是,这个世界是否真的需要有31种不同的海飞丝香波或52个版本的佳洁士牙膏呢?
还好近年来他们的管理层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宝洁曾经的总裁Durk Jager在一篇文章里说道:“很难想象消费者这些年都是怎么过来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实在是难为他们了。”所以,宝洁决定实行配方标准化,清除非重要品牌。
后来,宝洁公司在美国本土的产品名单和品种都少了许多。
那么,产品品类少了,销售额会不会因此下降呢?
不会。以护发素系列为例,虽然品种被削减过半,宝洁公司的市场份额在当时却提高了5个百分点,达到36.5%。在日本,宝洁公司将其化妆品的种类由1995年7月的1385种减至9个月后的828种,销售额攀升了6%。这就是极简的力量。
宝洁公司不但砍掉了低收益的品种与品牌,而且在经理们推行新产品时,也通过实施预算监控的方法来对新产品实行所谓的“生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