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体的智慧挑选接班人(1 / 1)

从1987年创立华为,到当下的2017年,任正非带领着华为走过了30年的风风雨雨。人们在感慨任正非带领华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同时也在猜测,任正非到底会将华为的一号交椅转给谁?

早在2010年年底,有关华为接班人的问题就众说纷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报道称华为掌门人任正非以10亿元人民币的“分手费”逼走公司董事长孙亚芳。对于任正非为了让儿子顺利接班,排除异己的谣言,2010年年底任正非曾做出回应:“华为有近7万名员工……他们将集体决定公司的命运,怎么可能由一个人决定这个事怎么做呢?华为不是我一个人的公司,从创立那一天起,确立的路线就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

一年时间过去了,关于华为接班人的话题并未随着任正非的回应画上句号,反而愈演愈烈。于是2011年的圣诞讲话上,任正非的演说终于涉及“接班人”这一敏感话题。

在圣诞讲话中我们可以读出三点任正非想要重点表达的思想。首先,任正非以极低的姿态做出了对自己能力的剖析,甚至用到了“傻”这样的形容词。这样的任正非都能够带领华为走向今天,华为人怎么能不相信下一代接班人的智慧?其次,任正非更加具体地阐释了他2010年表达过的“集体的力量决定公司命运”这一思想,对于华为员工从创立伊始至今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希望其能继续团结在下一代接班人身边继续贡献光热;最后,任正非提到了关注焦点之一的孙亚芳董事长,盛赞孙董事长在华为困难时期功不可没,以此回应舆论的质疑。他说:

我不知道我们的路能走多好,这需要全体员工的拥护,以及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理解与支持。我相信由于我的不聪明,引出来的集体奋斗与集体智慧,若能为公司的强大、为祖国、为世界做出一点贡献,二十多年的辛苦就值得了。我们对未来的无知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找到方向,并使自己处在合理的组织结构及优良的进取状态,以此来预防未来。死亡是会到来的,这是历史规律,我们的责任是应不断延长我们的生命。

2013年4月28日,任正非首度在公司内部邮件中明确表态:“自己的家人永远不会接班。”按照“华为内部的消息必然会流向外界”的特点,从本质上来说,任正非已经向社会解释了这个问题。

对接班人的标准,任正非说了三点:“华为的接班人,除了以前我们讲过的视野、品格、意志要求之外,还要具备对价值评价的高瞻远瞩,和驾驭商业生态环境的能力;华为的接班人,要具有全球市场格局的视野,交易、服务目标执行的能力,以及对新技术与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而且具有不故步自封的能力;华为的接班人,还必须有端到端对公司巨大数量的业务流、物流、资金流……简化管理的能力……这些能力我的家人都不具备。”

任正非透露道:“二十多年前,有一个人在兰州用背包带,背着小交换机,坐火车到各县、区推广的是我的亲人;在西乡工厂做过半年包装工,穿着裤衩,光着上身钉包装箱,后来又在四川装机搬运货物,损伤了腰椎的是我的亲人……临产前两三天还在上班,产后半月就恢复上班的是我的亲人,他们都是凭自己的劳动,在华为努力工作。”任正非认为,尽管自己的这些家人为华为的进步付出了很多,但也只能算是敬业的职业经理人员,还够不上接班人的标准,因此不会接班。任正非补充道:“公司不是我个人的,因此接班人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外界神化了我,其实不是这样。创业之初,我是自视自己能力不行,才选择了任人唯贤,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早些年公司就被历史淘汰了。现在公司这么大了,不会再倒回去选择用人唯亲。由于公司是集体领导,许多成功的事,大家不知道帽子该戴在谁的头上,就摁到我的头上了。其实我头上戴的是一顶草帽。”

在接班人的问题上,任正非最担心的不是谁来接班的问题,因为可以选择的人很多;任正非担心的是,公司可能因为这个问题陷入“传统接班的怪圈”。对于这个“怪圈”,任正非分析:“人都有局限性,每个人对干部的认识都有偏好,如果他偏好重用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就会离开公司,这些人可是公司用几十年的失败培养起来的,走了对公司是损失。如果这个CEO上来,不能担负起公司董事会所赋予的使命,董事会免掉他的职务,再换一个新的CEO上来,他走的时候又会带走一批干部,如此循环换几次以后,公司就有可能走向消亡。”不深思熟虑,华为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究竟是将公司交给一个人好,还是交给一个团队好?任正非说,这要视实际的情况而言。从华为的现状来看,任正非认为,目前自己虽然身处公司总裁的位置,但也只有否决权,没有决策权,而且这种措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华为取得了很好的发展,说明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实行的轮值CEO制度也让华为最终有惊无险地走到了现在,说明这种制度是有效的。“我拥有否决权,但我没有否决过,我想否决的时候,就去和他们商量,把我的想法和大家一起磋商,没有和将来接班群体产生硬的对抗,总体还是比较和谐友好的。”

任正非是智慧的,他不会为舆论的声音所左右,却能够用一次内部讲话的力量阐释清楚他的观点和信念,以达到安定军心的作用。在讲话的最后,任正非更是没有忘记提到他时时刻刻记在心头的危机意识,以鞭策华为的员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不断地前进。

为公司挑选下一任CEO,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对公司的长期战略和业绩影响深远。按理说这是一个常识,每一家公司都应该有一个继任计划。然而,很多公司的董事会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计划,仿佛这是一件并不紧迫的事情。直到公司现任CEO马上要离职了,公司董事会才开始手忙脚乱地去寻找新任CEO的潜在人选,通常这时已经有点儿晚了。

让我们看看那些堪称卓越的公司是怎么做的。在IBM、施乐和宝洁,一个新任CEO(他们通常也是公司的董事长)的重要职责,就是为自己寻找接班人。无论是即将卸任的IBM的CEO彭明盛,2010年年初卸任的宝洁CEO雷富礼,以及2009年卸任的施乐CEO安妮·马尔卡希,他们在上任伊始就开始寻找和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时间跨度甚至长达10年。

先看宝洁是怎么做的。宝洁的董事会在指定核心职责时,把CEO继任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战略监管、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宝洁的前任董事长和CEO雷富礼经常想方设法让董事会早早介入、经常介入CEO继任流程。为此,宝洁对董事会的工作方式进行了调整,每年董事会的第一次会议都致力于讨论CEO继任和高管领导力发展事宜。

如果公司运营良好,内部候选人就是最佳选择;而当公司陷入危机时,外部候选人会表现更出色。总体而言,董事会成员出身的CEO比其他类型的候选人总体表现出色,他们比外人更了解公司,比内部人更能放开手脚,而且他们很多人本身就担任过CEO,所以他们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当然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相同,这也决定了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接班人选择模式。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接班人的选择一旦陷入纷争,极易造成管理层不稳、企业内部军心不稳,因此应当得到企业内部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