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杨玉岗1998年刚进入华为的时候,领导安排他从事与电磁元件相关的工作。他当时想不通,有一种不被重用、被埋没的感觉,认为自己是堂堂的电力电子专业博士,理所当然应该干项目,而且应该干大项目,结果却让他干电磁元件这种“小事”,既无成就感,又无发展前途,而且只能用到他所学专业知识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他觉得不值得为“电磁元件这种小事”付出时间与精力,不值得去坐这种冷板凳。
当时他只是出于服从领导的分配而硬着头皮勉强干上电磁元件这个“不起眼”的行当。但是随着他后来工作的经历和体验不断增多,他越干越发现,电磁元件虽小,里面却有大学问。而且在2000年的时候,在二次电源产品线和中试部及工艺部领导的支持下,他承担了该项目,经努力实践和探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并申请了专利。《华为人》报曾刊登过一篇《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文章,文章中阐述道:
在冷板凳上坐的都是一代英豪。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要有思想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要有坚定不移的精益工作目标,要有跟随社会进步与市场需求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做实不是没有目标、没有跟踪、没有创新,但没有做实就什么也没有。君不见周劲、余浩泽、吴昆红、谷丰、张来发、张群……的点滴奋斗与持之以恒的努力,踏踏实实地在本职岗位上不断进取,太阳已经在地平线下升起。
任正非曾说:“我们的市场营销要从公关、策划型向管理型转变,高中级要作势、基层要做实。这种‘作势做实’需要我们多少人去琢磨,我们那些读了几年人的销售工程师,在理论上再提高,多读一些书,‘读书又读人’‘读人再读书’难道就不会转变成战略专家吗?知识在一点一滴去积累,方法在一点一滴去实践,成绩在一点一滴去创造。只要动脑筋,善于用纸笔去总结,几年后您再来看自己,就有些奇怪进步为什么这么大。”有不少管理学家认为21世纪是学习力竞争的时代。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没有文化的人,而是没有学习能力、没有教养的人。一位老教授曾就“学生的平凡”说过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许多在校时资质平凡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没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不爱出风头,默默地奉献。他们平凡无奇,毕业分手后,老师同学都不大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毕业后几年、十几年后,他们却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老师,而那些原本看来会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却一事无成。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我渐渐意识到:平凡的人比较务实,比较能自律,所以许多机会落在这种人身上。
现在人们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几,但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怎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不断学习。企业要不断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应变能力。企业的员工更要学习,学习各种专业技术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是一种以增长知识和获取信息为目的的学习;而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学习则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是通过开放的思维使人们获得一种行动的能力的学习。学习不是单纯地获取知识和信息,而是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才可以把这种学习概括为“学习力”。换言之,学习力就是指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把“充电”与“放电”结合起来。学习和工作不可分割,学习的动力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通过学习可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工作也是提高学习和检验学习成果的过程。未来最有希望的企业是学习型企业,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每个人。读书成就员工和企业未来,深入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员工、帮助员工建立起人生基本知识体系和职业生涯基本专业知识体系,则是加强“三基”工作的重要途径。
升职是每一个身在职场中的人梦寐以求的。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看重升职会带给自己更多的薪水,更应当看重增加薪水背后自己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承担更多的责任,就需要自己具备更多的能力,要能够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学习是提高一个人价值的最重要的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日知一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只有先让自己升值,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平台施展才华。
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都要树立主动学习、超前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企业要大兴学习之风,健全学习制度,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学习任务;员工要拓宽知识领域,改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争做学习型员工。企业和员工都要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开展工作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