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生恍如梦,何必太执着 顺其自然不执着,若有若无地把握(1 / 1)

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对于“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这种境界,庄子给其定义:“其名为撄宁。”南先生认为这就是庄子的自在境界。得道的人身在这个世间,把握了万物的根本,同婴儿拿到一个东西一样。南先生说,婴儿生下来不到一百天,手里拿着一个东西时好像很牢,但是他没有用力,若有若无之间,安详而宁静把握得很牢,这就是自在。做人也是同样的道里,在若有若无之间把握住万物的根本,自在自得道。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后来上座就让他担舂米之役。时间久了,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与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渣子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吃。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世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世秘诀。”

有谓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大士化身。台州牧闾丘胤问丰干禅师;何方有真身菩萨?告以寒山、拾得,胤至礼拜,二人大笑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

意指丰干乃弥陀化身,惜世人不识。说后,二人隐身岩中,人不复见。胤遣人录其二人散题石壁间诗偈,今行于世。寒山、拾得二大士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等。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蕴藏着无限的哲理与深意,它就像一本大书,只有用心去读,才能品味到其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真理。只有发现生活中的真理,眼光才能看得更远;深知了生活中的诀窍,才能活得更自在、更洒脱、更游刃有余。生活中闪现着智慧与学问,只有用心去领悟,才能体验到自在的真谛。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一大片。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说:“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跑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跺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随不是随便,是顺其自然,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慌乱、不忘形。随不是随便,是一种自在把握,在若有若无之间,安详而宁静把握住了万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