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时机不如创造时机(1 / 1)

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昭文、师旷、惠子是历史上成就卓著的三位音乐大师,音乐的造诣炉火纯青,已达“知几”的至高境界。南先生对于“几”的解释是,当情感喷涌之时,如同天地风云变幻;当风云雷雨过后,宇宙万象一片清明,万物沉寂如同天地空灵。以小而言,“知几”如同音乐或艺术境界中的灵感;广而言之,“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是说这三位大师都是在其精神、身体、技能、艺术造诣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牢牢把握住了成功,得以学有所成,万古流芳。南先生风趣地说了一句题外话,如果这三位古代的音乐家等到年迈体弱、精神衰老之时才操琴习技,即使有超凡的理想,也无法表达了。

一份报纸上,有一次记述林语堂先生当年的一段故事:有一天,一位先生宴请美国名作家赛珍珠女士,林语堂先生也在被请之列,于是他就请求主人把他的席次排在赛珍珠之旁。席间,赛珍珠知道座上多为中国作家,就说:“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国出版界印行?本人愿为介绍。”

座上人当时都以为这是一种普通敷衍说辞而已,未予注意;独林博士当场一口答应,归而以两日之力,搜集其发表于中国之英文小品成一巨册,而送之赛珍珠,请为斧正。赛因此对林博士印象至佳,其后乃以全力助其成功。据说,当日座上客中尚有吴经熊、温源宁、全增嘏等先生,以英文造诣言,均不下于林博士,故在事后,如他们亦若林氏之认真,而亦能即日以作品送诸赛氏,则今日成功者未必为林氏也。

一个人能否成功,固然要靠天分,要靠努力,但善于创造时机,及时把握时机,不因循、不观望、不退缩、不犹豫,想到就做,有尝试的勇气,有实践的决心,所有的因素加起来才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成功。所以,尽管说,有人的成功在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但认真想来,这偶然机会能被发现、被抓住,而且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

机会是纷纭世事之中的许多复杂因子,在运行之间偶然凑成的一个有利于成功的空隙。这个空隙稍纵即逝,所以要把握时机确实需要眼明手快地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待或因循拖延。徘徊观望是成功的大敌。许多人都因为对已经来到面前的机会没有信心,还在犹豫时,它已经悄悄溜走了。

生命就是一个DIY计划,我们现在正在为自己的未来做什么?成功总是属于懂得积极寻找成功的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它可能是事业上的成就,可能是圆满的家庭生活,可能是真诚的友谊,可能是一颗快乐满足的心。只有珍惜眼前这一刻,成功才有无限的可能。

一位老农家徒四壁,无意中得到一个金壶。有人告诉他,这金壶是十二生肖金壶中的一件,总共有十二件。他把金壶藏在自家屋檐下,带着儿女四处奔走,寻找另外十一件金壶。结果一无所获,穷困潦倒,最后客死他乡。

老农临终时,把儿女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把一个金壶藏在咱们家屋檐下了,把它挖出来,够你们用一辈子了……”

许多人在谋划自己的人生时,往往因好高骛远而忽视了自己所拥有的,结果,亦如老农,只落得个两手空空。在时机到来之时,牢牢把握住成功,珍惜并明智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你便找到了人生的“金壶”。

做人与修道一样,要晓得“知几”,把握自己生命的重点,当自己鼎盛、登峰造极的时候,成功就在那一刹那,一旦错过,悔之晚矣。

看下面这个故事时,你跳出原有的解读角度,会得到一些更深刻的启示。一个年纪大的木匠就要退休了,他告诉老板,自己想要离开这个行当,和家人享受一下轻松自在的生活。老板实在舍不得这位木匠离去,希望他能够在离开前接最后一个活儿,再盖一栋具有个人风格的房子。由于盛情难却,木匠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但是他并没有跟往常一样很认真地盖房子,一心只想着早早交差了事。原本要钉四根钉子的地方,他随便钉三根就算交差,甚至钉弯了也将就应付;建材有瑕疵、梁柱没有完全垂直、窗户没有做成标准的正方形、地板有一点倾斜等问题,他都不甚在意,很马虎但迅速地就把这间屋子盖好了。落成时,老板来了,顺便也检查一下房子,然后把大门的钥匙交给这个木匠说:“这间房子就是我要送给你的退休礼物!”木匠大吃一惊,顿时不但气自己,也觉得丢脸。

不谈敬业,谈人生,你会从中想到什么?大部分的人一定认为:如果木匠早知道这间房子是给自己盖的,他一定会用最好的建材,用最精湛的技术来把房子盖好。

然而,真的会如此吗?要知道,生活的重点不在于早知道结果,而在于当下做什么。很多人都知道如果自己现在不运动、不改正不良嗜好、不注重均衡饮食,三年后身体一定会严重透支。可是,他们还是不愿改变自己现在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还是纵容自己的身体状况恶化。所以,人生的重点不在于事先是否知道结果,而在于当下做了什么,人生的方向总在一刹那就会发生改变。

机遇被操纵于万事万物之间,身不由己。所谓“创造时机”,不过是在万千因子运行之间,努力加上自己的万分之一的力量,把“机会”的运行造成有利于自己的一刹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