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三分话的智慧(1 / 1)

夫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风一来,平静的水面就起波澜,一句话说不对了,人与人之间就挑出问题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一句话是两面刃,口业十分重要。人的行为是事实结果,事实结果的对错,马上可以知道。一个行动错误,事情可能就会很危险。南先生将言与行的后果都深刻地指了出来。

《增广贤文》里面有这样一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句话作为中国人生存的金玉良言而被世代强调。逢人且说三分话,还有七分不必对人说出,以免别人彻底掌握自己的“底细”。有的人也许认为,自己做人光明磊落,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说三分话岂不是太过阴险了?没有什么见不得人,是指你所做的事没有什么可掩藏的,并不是说非要尽情向别人宣布。老于世故的人,他只说三分话,绝不是不诚实,绝不是狡猾。

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真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真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长谈,这才叫作通达世故的人。

说话就像是做人,说话的艺术,其实也是做人的艺术。三国时期,曹操爱幼子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当曹操就这件事征求贾诩的意见时,贾诩却一言不发。曹操十分疑惑:“你为什么不说话?”贾诩说:“我正在思量一件事。”曹操问:“什么事?”贾诩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曹操闻言一笑而过,领会了贾诩的言外之意,也不再提废立之事了。

有一篇文章叫《说话的温度》,其实也是讲述了如何避免言语引起的风波: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言语能够引起风波,而行动却是直接带来结果,做人做事,有时需要三思而后行,免得因自己的一时之快,而懊恼一生。

有个小故事,某人买了一处庭院,一搬进去就将院中花草整顿清理,杂草野藤一律清除,种上自己新买的花,一日原屋主造访,走进院落便吃惊地询问:“那株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此人这才发现,自己竟然把这株珍贵的花王当作野草铲除了。

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落更是杂乱,他却一动未动,果然一年之间,以为是杂树野草的植物,春日挂满繁花;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红了枝叶。直到暮秋,他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并大力铲除,使得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人活一世,不会给你多少重新选择的机会与空间,因此凡事还需三思而后行。或许有人会反驳,有些事情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某种结局,更何况有些情况是容不得你去思量再三的,一思一停,机缘不再。对于此,不由想起毕飞宇说的一段话:生活无所谓必然,所谓必然必须在事情发生之后。发生了,不能回头去改,只能事后修补。修补的功力如何,才能决定以后生活的好坏。

一言可生风波,一行便有结果,谨言慎行,人生历程中的智慧箴言,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