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
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颜阖要去做太子的师傅,蘧伯玉告诉他做大事业的人,处于杂乱的局面的修养。你表面上跟他接触在一起要很亲近,可是你的内心要外圆内方。内心要很和平,自己要调和,不能随便。想要改变一个人很难,你外表跟着他,心里却不能随之改变。南先生说,内方外圆,人们都很难做到,即便做到了也要关注一个更重要的原则:不能深入,恰到好处。“和不欲出”,自己心地要光明磊落,保持端正和平,但外表不能显露。
外圆内方,并非老于世故、老谋深算者的处世哲学。圆,是为了减少阻力,是方法;方,是立世之本,是实质。船头不是方形而是尖形或圆形是为了劈波斩浪,更快地驶向彼岸。人生也像船行大海,处处有风浪,时时有阻力。是与所有的阻力正面较量,拼个你死我活,还是积极地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生活这样告诉我们:事事计较、处处有摩擦者,哪怕壮志凌云,即使聪明绝顶,也往往落得壮志未酬泪满襟的结果。
老子的理想道德是自然,是天地,天圆地方;孔子的理想道德是中庸,是适度,是不偏不倚。外圆内方、深浅有度是一门微妙的、高超的处世艺术,使人们在正义和生活的天平上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蘧伯玉告诉颜阖的为官之道,不由让人想起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先生一直推崇的冯道。他曾相六帝,在时事变乱的70余年中,始终不倒,令人称奇。首先,此人品格行为炉火纯青,无懈可击,清廉、严肃、淳厚、宽宏;其次,深谙方圆处世之道,深浅有度,中正平和,大智若愚。冯道有诗云:“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修道的功夫,修到不表现出来的程度,内在方直而外面曲成,慢慢地彼此向形而上走,慢慢升华,这样就是所谓为人处世的“外圆内方”,外面圆融,内在方直。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威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之人能对大喜悦与大悲哀泰然不惊。真正的“方圆”之人,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之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积蓄力量的沉默。
古语道:“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处在太平盛世,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处天下纷争的乱世,待人接物应随机应变、圆滑老练,处在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待人接物要方圆并济、交相使用;对待善良的人,态度应当宽厚,对待邪恶的人,态度应当严厉,对待一般平民百姓,态度应当宽厚和严厉并用。
黄炎培先生有几句深刻的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方圆之道,深浅有度,恰如其分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过于锋芒毕露往往为世俗所不容,过于委曲求全又被视为软弱,只有外圆内方、刚柔相济,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有术,游刃有余。
人生在世,运用好“方圆”之理,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