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住气,成大器(1 / 1)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南先生形象地解释,孔子指着那山岗上美丽的雌雉对子路说:“时哉!时哉!”意思是说,你看,那只雌雉正在这个时候飞起来,然后又降落在那么一个好地方,这一幕画面,影射了人生处世之理。不用语言,就用目前这个事实指示给子路,要立足站稳,早一点站到你的好位置。“时哉!时哉!”要把握时机。

在时机不对、机遇不佳的时候,要沉住气,耐住性子,慢慢去寻找一个适于自己发展的环境,切不可操之过急。有些人急于表现自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想跟着参与一下,结果自己的能力非但没有得到完全的展现,还让别人误以为自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

中国古代的谋臣贤士,都讲究选择贤主,如果对方并非自己想辅佐的人,就算是重金礼聘,待遇优厚,也会拒绝的;如果对方确实是世间明君,那就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前秦著名的政治家王猛就是一个善于把握时机的人。王猛本来是汉族的知识分子,他出生在青州北海郡剧县,年幼时因战争动乱,他随父母逃到了魏郡。而苻坚是氐族在长安建立秦之后的一位君王。当时,汉族人的东晋政权还依然存在,王猛为什么要投奔到氐族苻坚的手下去呢?

这是因为王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了极为认真的选择。他心里明白:一个人再有才能,如果没有一个聪明能干的上司,其才能是无法发挥出来的。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上司,本身就是一个人才能和智慧的体现。

王猛年轻时,曾经到过后赵的都城——邺城,这里的达官贵人没有一个瞧得起他,唯独有一个叫徐统的,见了他以后非常惊奇,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徐统便邀请他担任功曹的职务,可王猛不仅不答应徐统的召集,反而逃到西岳华山隐居起来。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应该干功曹之类的事,而是帮助一国的君王干大事的,所以他暂时隐居山中,看看社会风云的变化,等候时机的到来。

公元351年,氐族的苻健在长安建立秦王朝,力量日渐强大。354年,东晋的大将军桓温带兵北伐,击败了苻健的军队,把部队驻扎在霸上。王猛身穿麻短衣,径直到桓温的大堂求见。桓温请他谈谈对当时社会局势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边把手伸到衣襟里面去捉虱子,一边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他问王猛:“我遵照皇帝的命令,率领十万精兵凭着正义来讨伐逆贼,为老百姓除害,可是,关中豪杰却没有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来讨伐敌寇,长安城近在眼前,而您却不渡过霸水去把它拿下来,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

桓温沉默了好久都没有回答,因为王猛的话正暗暗地击中了他的要害。他的心思实际上是:自己平定了关中,只得个虚名,而地盘却归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为人作嫁,还不如拥兵自重,为自己将来夺取朝廷大权保存力量。

桓温听了王猛的话,更加认识到面前这位穷书生非同凡响。过了好半天,他才抬起头来,慢慢地说道:“江东没有人能比得上你。”

后来,桓温退兵了,临行前,他送给王猛漂亮的车子和优等马匹,又授予王猛高级官职“都护”,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到华山征求老师的意见后,拒绝了桓温的邀请,继续隐居华山。

王猛这次拜见桓温,本来是想出山显露才华,干一番事业的,但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考察桓温和分析东晋的形势之后,认为桓温不忠于朝廷,怀有篡权野心,未必能够成功,自己投奔到桓温的手下,很难有所作为,这是他第二次拒绝他人的邀请和提拔。

桓温退走的第二年,前秦的苻健去世。继位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苻生。他昏庸残暴,杀人如麻。苻健从子苻坚想除掉这个暴君,于是广招贤才,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他听说王猛不错,就派当时的尚书吕婆楼去请王猛出山。

苻坚与王猛一见面就像知心的老朋友一样,他们谈论天下大事,双方意见不谋而合。苻坚觉得自己遇到王猛好像三国时刘备遇到了诸葛亮;王猛觉得眼前的苻坚才是值得自己一生效力的对象。于是,他十分乐意地留在苻坚的身边,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公元357年,苻坚一举消灭了暴君苻生,自己做了前秦的君主,而王猛成了中书侍郎,掌管国家机密,参与朝廷大事。王猛36岁时,因为才能突出,精明能干,一年之中,连升了5级,成了前秦的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为苻坚治理天下出谋划策,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

王猛精彩的一生要归功于他旷世的才华,但是和他善于把握时机、慧眼识君的才能也是分不开的。人生的一切,个人小事也好,国家大事也好,都要把握时机与环境。天下万事万物都在变,时间一分一秒在变,空间随时随地在变,人要懂得把握时间和空间,能够立于天地间。南先生说人生如赶公交车,等得久的人,无须埋怨,是自己到站太早了;刚刚赶到错过公交车的人也不要生气,愤怒于事无补,不如安心等下班车第一个上去。怎样去安排自己,把握时间,孔子告诉子路“时哉!时哉!”也包含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