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做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做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然而,这时候还有怀疑,还有摇摆的现象。到了四十岁,才真正没有任何疑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知天命”,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心如止水,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使其成为好人。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而又不超过人与人之间的范围。
南先生指出,其实,不管是为政或做事,都要靠人生经验的累积,懂得“人情世故”,方能自在做人。“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世故”就是透彻了解事物,懂得过去、现在、未来,懂得人,懂得事。
法国里昂,一位年逾古稀的布店老板生命垂危,临终前,牧师来到他身边。老人告诉牧师,他年轻时很喜欢音乐,曾经和著名的音乐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当时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反思一生碌碌无为,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牧师,到另一个世界后,如果再选择,他绝不会再干这种傻事。牧师很体谅他的心情,尽心地安抚他,并告诉他,这次忏悔对牧师本人也很有启发。
这位牧师便是法国最著名的牧师纳德·兰塞姆,无论在穷人心目中还是在富人区域里,他都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他一生的90年中,有1万多次亲自到临终者面前,聆听他们的忏悔。在他的人生后期,纳德·兰塞姆把他的60多本日记,内中全是这些人的临终忏悔,编纂成书,但终因法国里昂大地震而毁于一旦。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如果人们将临终反思提前50年、40年、30年,那么世界上会有一半的人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着做人做事的经验,但却未能将人生经验充分作用到后续的人生历程中。人们常常感叹时光飞逝,岁月蹉跎,却不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人要将自己的经历当作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吸取他人珍贵的人生经验,经验的积淀是人生的沉香,愈久愈浓,但如果你毫不在意,它便只是一块普通的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