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人生来的天性,原是直道而行,是率直的。“罔之生也”,一个人虚虚假假地过一辈子。虚伪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纵然有时会有些好际遇也是侥幸意外免去了祸患,并非必然。
南先生指出:其实,人天生是率直的,年龄越大,经验越多就越近乎罔。以虚伪的手段处世觉得如鱼得水,但结果一定不会好,纵然好也是“幸而免”,拿人生做赌博,恐怕会输得一塌糊涂。
性相近,习相远,表面上是解释人的心理。人的性质相近,但是各人兴趣不同,习惯也不同,因此发展方向各有不同。如果一个人的个性不喜欢如此,但硬把他拉到这个方向,慢慢习惯了,他也就与原来个性的兴趣越来越远。
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个人的个性,本身都是善良的,然而习惯对人很重要,环境会改变人,人一旦养成习惯,尤其是不好的习惯,就会离本来的善良、纯洁越来越远。所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能保持原来朴素本质的人少之又少,往往本性是相近于道,习惯越来越坏,把自己变得远于道了。
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发生火灾的时候,馆里所藏图书被焚烧殆尽,但有一本不很贵重的书得以幸免。有一个能识几个字的穷人,花了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书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书页里面却藏着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一个点金石的秘密。一块其貌不扬的小圆石,能够点石成金,这块奇石就藏在黑海边,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子没什么两样,只不过点金石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穷人变卖了家当,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于黑海岸边,日夜不休,寻找点金石。
他每捡起一块冰凉的石头,就往海里扔,一天过去了,手中的触感始终是冰凉的。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他还是没找到那块点金石。但是,他不气馁,继续捡,继续扔……日复一日。一天早上,他捡起一块石头,是温的!但他仍然随手扔到了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以至于当他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点金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性地扔到了海里。在习惯惯性的拉扯下,他早已忘了自己的目的。
当人被习惯操纵着,甚至忘记了原本的目的,实在是一种悲哀。习惯有时让简单的人生变得复杂,让人离生命的本质越来越远。不要被习惯牵着走,要依天性直道而行,保留原有的本性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