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如手足的上下关系(1 / 1)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南先生指出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原则,一个时代到了衰落的时候,最怕在上面的领导以及各级单位主管,对人不宽厚。为礼要敬,并不是只限于下级对上级行礼要恭敬,上面对下面的爱护,也包括在礼的范围之内。敬就是都要做到诚恳、真挚,做领导的对部下的爱护关怀,也要有诚敬之心,假意的关怀只会让属下离心离德。

临丧不哀,到殡仪馆吊丧,没有一点哀戚之意,毫不相关,何必去呢?但这个丧也是狭义的,广义的是对于某一件沉重的大事,假如没有沉痛的心情,也是属于“临丧不哀”的一种情况。所以他说像这个样子的社会,就没有什么可看了,这是感叹当时文化思想的衰落。

居上要宽,真诚待人,在古代军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爱带兵,视卒如子,关心体贴士兵的生活疾苦,从而形成“亲而不离”“信而不疑”,情同父子、亲如手足的上下关系。以这种官兵关系为基础,在两军阵前厮杀之时,才能唤起手下士兵拼力死战的感情,正如《孙子兵法·地形》中所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常以皇帝身份屈尊礼贤,关心下属的生活疾苦。李勣晚年得了暴病,药方上说需用“胡须灰”做药引子方可治愈。李世民知道后,“乃自剪须,为其和药”,李勣被感动得“顿首见血,泣以陈谢”。马周患了重病,李世民不但派名医去治疗,而且“躬为调药”,让皇子亲临“问疾”,可谓关怀得无微不至。贞观末年,唐朝发动对外战争,李思摩在出征时为弩矢射中,李世民“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动”。甚至普通士卒有了病,他也要“召至御前存慰,付州县治疗”,因此,士卒深受感动,都誓死为其效力。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领导者视卒如子,对下属的疾苦时刻记在心,才能赢得下属爱戴。因此,如果要抓住下属的心,就要从内心出发,去关怀下属,不必专门花费精力和时间,不用费很大的气力,只需留心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真诚以待,就能打动人心。

关心下属疾苦,就要让自己站在下属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下属着想。古代的贤德之君,吃饱时能够想到有人在挨饿,穿暖时能够想到有人在受寒,安逸时知道有人在辛勤劳作,懂得民间疾苦才能治天下。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基本已不再为吃穿发愁,但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往往各有各的不幸,为上者应体恤下属、真心关切,才能使上下一心,同舟共济。